近日,学术界公开了两项与Micro LED技术相关的研究,在Micro LED巨量转移工艺与散热管理方面具备应用潜力。
首尔科技大学研究新型粘附技术,或适用于Micro LED转移工艺
《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显示,首尔科技大学(SEOULTECH)受海星的启发,设计了一种新型粘附技术,能够有效并高效地在水里抓取、放置物体。
图片来源:《科学进展》期刊
研究报告展示了由柔性水凝胶“口部”和硬性“足柄”组成的结构,制备方法是将两段具有不同力学特性的圆柱组件串联结合而成。在吸水膨胀过程中,原本笔直的水凝胶圆柱会发生选择性形变,转变为柔软的杯状贴垫。当其接触目标物体表面时,能通过变形实现伸展与扩展,从而有效黏附。在分离阶段,管足内部会形成真空,从而产生强劲的水下吸附力。
这种仿生人工管足表现出高黏附滞后性、可在外部刺激下自主释放,并可通过集成系统的气动驱动实现快速脱附。研究员认为这项技术或能适配Micro LED转移工艺,虽然目前看起来尚未开始开发任何Micro LED相关的技术,但进一步的研究值得期待。
首尔科技大学开发新型粘附技术,或适用于Micro LED转移工艺
ResearchGATE平台显示,上海大学研究员开发了Micro LED用石墨烯散热膜,目标是优化Micro LED的热管理方案,提升光电转换效率,减少因结温过高对器件性能和可靠性产生的影响。
图片来源:ResearchGATE
石墨烯具有高透明性、高导热性等优异的物理特性,针对需兼具透明性与散热性能的电子器件热管理问题,石墨烯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案。研究表明,与目前商用的集成电路散热用金属薄膜相比,石墨烯散热层能够更高效地将热量从器件中导出。
研究员提出并在覆晶薄膜(chip-on-film)封装中测试了石墨烯散热层的应用。实验与理论结果均显示,与具有相似透明度的金属层相比,石墨烯展现出了更高效的热管理能力,由此证明了其在透明电子器件散热应用中的潜力。
此外,研究员也正在研究太阳辐射的作用。研究发现,当太阳光直射Micro LED器件时,器件表面辐射量会急剧增加,这或许能够为解决太阳光回流问题提供相应的依据。(LEDinside编译)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