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ED企业为何频频买下巨头不要的蛋糕?
2015-08-0510:11:39[编辑: florawu]

2015,中国LED企业豪砸票子的跨国并购步伐越来越频。开发晶拟收购普瑞、飞乐音响看上了欧司朗渠道业务、金沙江创投牵头将飞利浦Lumileds收入囊中……为什么跨国公司之间的买卖变得如此频繁?一桩接一桩的并购案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对中国LED行业而言是利还是弊?带着以上疑问,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探讨这股跨国并购热潮的秘密。

海外企业为何纷纷寻找中国买主?

进入2015年,跨国并购案风起云涌,我们不禁要问,这些海外企业为什么会把自己纷纷卖给中国企业?

艾维新能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从峰告诉记者,“近些年,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革、调整,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升,国内企业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壮大,越来越多的实力企业与国际接轨,走上国际舞台,并扮演重要角色。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国外企业,甚至一些国际知名企业,这已经不是资讯,而且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等,尤其最近LED照明行业也陆续出现中国企业收购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的事例。”

那么,海外企业为何在中国寻找买主?张从峰归纳如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中国的经济环境及形势好,有利于行业及企业发展;二是中国企业经济基础好,有足够的资金及抗风险能力;三是中国有广大的消费群体,能够保证企业足够的市场空间;四是经济全球化是必然选择,中西结合,优势互补,有利于企业更好发展。

深圳市飞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沛直言:“如果不卖给中国,估计没有人买了。因为LED在未来的十年整个产业链只有中国能够做得起也做得好,现在卖,它们还有价值,越晚卖,他们的价值就会严重缩水。”

罗姆尼光电系统技术(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银水也表示对上述观点的赞同:“首先,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LED下游应用制造国,渴望有向上游突破的机会;其次,只要有好项目中国上市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比较良好;再者,日本和韩国的LED芯片技术与欧美企业差距不大,不会愿意出太高的价钱购买欧美企业。”

上海博恩世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宇杰亦表示:“中国是LED最大的制造国,也是LED最大的消费市场,与此同时,国家也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收购兼并一些具有品牌、技术、知识产权的境外企业。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这些国外企业最好的归宿就是由国内企业收购。”

在中恒派威电源运营总监文仕看来,LED技术虽不是在中国最先发明,但却是在中国土壤滋养培育、蓬勃发展起来的,现今国内LED应用产业已为世界80%以上的市场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国内LED产业链已相当成熟,无论在照明技术应用还是在制造成本上国内LED企业都绝对处于优势。

同时,他感叹道:“通常产品在满足市场需求条件下,高成本就是发展硬伤,我们能看到,国外同行也能看到,与其市场被中国企业渐渐吞噬,倒不如挑个好时机卖个好价钱,回笼资本发展自身优势项目。而遍寻全球,最有资格的买主除了中国企业也无出其右。这对买卖双方来说,竞合共赢,各得其利。”

中国企业缘何捡起巨头不要的蛋糕?

事实上,对于海外巨头为何放弃经营多年的业务,国内照明行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随着价格竞争日趋激烈,飞利浦、欧司朗等搁下利润点日趋低微的行业,转投毛利率更高的蓝海领域。那么,中国企业捡起巨头不要的蛋糕,又基于哪些动机和目的呢?

艾维新能源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从峰认为,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市场开拓、全球布局是中国LED企业跨国收购的主要考虑点。“国外企业一般都比较讲究技术创新,善于把科学研究转化成产品技术,并应用于市场。持续的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技术团队的活力及稳定性,这是LED行业的发展根基。同时,面对国际市场,中国LED企业想在国际市场有所作为,首先就得遵守国际规则,知识产权是不可绕开的重要话题。LED行业的核心技术、专利,尤其是上游LED芯片、封装等技术大都垄断在国际寡头手里,如飞利浦、欧司朗、科锐、日亚等国际品牌。”

他进一步说道,“如果能收购并拥有或享有国际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使用权,则对中国LED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帮助很大。中国LED企业要想迅速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有所发展,采用跨国收购并灵活利用企业原有人马、原有渠道、资源,这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这也是中国LED实力企业热衷跨国收购的主要原因。”

对于上述观点,罗姆尼光电系统技术(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银水也表示了认同:“第一,走出去的国际化思维,并购后可以获得这些企业现有的渠道;第二,获取专利技术,特别是LED芯片方面的专利,这些企业有很多有效专利,这是目前中国上市企业最渴望的;第三,借力品牌价值,在照明领域,中国目前还没有拿得出手的国际品牌。要打造国际品牌仅需要资金成本,跟需要时间成本,所以并购现有的国际品牌是最佳捷径。”

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总裁王米成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收购的动因无非就是获取技术与专利、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品牌形象、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上海博恩世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宇杰说道:“处于上游的国内企业最缺的还是品牌美誉度和知识产权。处于下游的企业,更希望通过并购获得销售渠道。”同样的,深圳市飞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沛泽也表示,加快开拓国际市场和用专利权树立竞争门槛是核心原因,后者是前者的保证。

深圳市骅圣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文松总结这是一个双赢的做法:“这些企业在面对全球80%的LED照明产品来自中国的形势下,无论是飞利浦的分拆,欧司朗的收缩还是普瑞的被并,无论他们是被动还是主动寻找中国的买主,都是在LED全球大格局下的战略调整,放弃低毛利,收缩主业,聚焦高端是这些大鳄的无奈选择,而且也只有在中国——全球LED的大本营里,他们才能卖个好价!其次,对国内的LED企业来说,却面临着品牌、专利、国际渠道的短板和未来国内外需求的高速增长的矛盾,通过资本运作快速的突破瓶颈,也是中国企业快速获得品牌、专利、国际渠道的最佳途径,应该是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有观点认为,LED行业专利保护20年,许多技术面临到期,这亦是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广东半导体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师贺龙飞认为“专利论”这一说法有失偏颇,他强调:“专利是一个族。不是单一一个专利,这个专利到期但是技术发展之后又申请的专利那就没有到期。所以说,专利到期是一个伪命题,其实LED专利都是一个领域,现在企业拼的都是专利的数量,并没有在一个技术领域使用专利划一个圈。”

并购频繁,对中国而言利弊几何?

时下,LED行业并购潮正酣,跨界并购俨然成为我国企业对外发展的策划。究竟,海外并购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会面临哪些挑战?是利还是弊呢?

对此,中恒派威电源运营总监文仕分析道:“中国企业跨国收购,事实上,竞争主要来自国内企业内部,资本竞相推价,使得最终收购成本水涨船高,这正是卖家的高明之处。对国内本土企业来讲,品牌经营时间短,因为文化差异,本土品牌在国外市场立足实非易事,而借助国外成熟品牌在市场亲和度上可轻松切入,同时卖家现有的营销渠道也大大缩短市场开拓周期、节约精力,产品可直接快速导入,用金钱换时间、换精力、换市场、换地位,对国内企业走出去,赢得海外市场发展无疑大大利好,但这种跨国收购也在考验我们中国照明企业对收购品牌、业务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整合能力,个人乐观相信发展会更好。”

至于是利弊问题,深圳市飞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沛认为要从两方面去看。“首先对于国内企业的全球化战略和专利权推进是巨大的促进;但如何消化好国际大牌真正变成一个活的和有价值的资产,对国内企业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我不认为所有的购并都能出现‘1+1>2’的局面,相反,大多数将会消化不良。”

深圳市骅圣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文松认为,中国企业面对的利弊,不在于购买价格的高低,而在于如何整合双方的资源,真正发挥“1+1大于2”的作用,再低的价格,整合不好还是失败的!

相比之下,上海博恩世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宇杰则显得尤为乐观。他认为,“对中国来说当然是利大于弊,不仅提升了国内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无形中也提升了其他中国企业的地位,很快消费者不会再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逐渐认同本土品牌的产品。”

对此,罗姆尼光电系统技术(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彭银水则坦言,如果企业在资金、渠道、国际化思维和人才等都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应该是有利的。

但他也毫无掩饰自己的担忧,“我认为大部分参与并购的企业并没有准备好,很多企业并不具备国际化思维,对国际并购的风险也评估不足,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资金与成本问题,在资金方面我们看到的很多是‘蛇吞象’的并购。并购资金只是第一笔费用,并购之后还有许多不可预见的成本和费用是否有预算?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二是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冲突,我在民企和外企都服务过,中国企业讲快速反应和效率,外国企业凡事都讲流程,如果并购来的企业让它适应中国式管理模式,可以肯定是失败的;三是定位的缺失,没做过自主品牌的企业不知如何对品牌和产品做好未来的定位。有国内自主品牌的企业,也没有国际品牌定位的经验。”(责编:Nicole)

 

来源:阿拉丁照明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LEDinside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在线)。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