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分析:AR/VR能否成为小间距LED下一个风口
2016-05-3014:04:40[编辑: nicolelee]

提起2016年最火的黑科技,无疑就是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和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了,从去年年初进入大众视野的奇幻咔咔熊,到今年无忧我房的VR看房、淘宝推出的“Buy+”VR购物,仿佛VR/AR技术已经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进入产业井喷期了。

其实,早在2014年Facebook 20亿美元收购Oculus开始,以MR、AR、VR(混合现实、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为代表的技术就开始成为业者口中的风口,随后三星、HTC、索尼、雷蛇、佳能等科技巨头组团加入,似乎也让人们看到了这个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当中。

VR/AR到底有多火,从全球各大权威机构的分析数据似乎可以看出来。著名研究分析公司Digi Capital预计,到2020年时VR/AR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300亿和1200亿美元,头戴式VR硬件2020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8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来自高盛研究报告则显示,VR/AR产业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到1820亿美元,其中1100亿美元为硬件收入,720亿美元为软件领域。从各大权威机构的分析数据我们可以看到VR/AR产业未来会是一个千亿美元的市场,毫无疑问,虚拟现实成为消费电子的新蓝海。

什么是VR/AR

VR(虚拟现实技术)是指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其中,计算机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成为虚拟环境。英文简称VR,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

直观来讲就是只要用户戴上VR设备就可以被‘传输’到任何想去的地方,可以去人迹罕至的南极洲,也可以去非洲的热带雨林;可以穿越时间的隧道,梦回战国时代;也可以窥探下个世纪人类出行的交通工具。

而AR则是增强现实,是一种实时的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投影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AR系统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信息集成;2.具有实时交互性;3.在三维尺度空间中增添定位虚拟物体。

直观来讲AR可以通过大数据支持辅助人们完成更复杂工作,比如说机器的更换和组装。用户利用AR眼镜所观看到的图像会通过一个前端的摄像头记录在AR眼镜当中,然后这个眼镜与开发者所编程好的视频叠加在一块,就形成了增强现实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操作者就可以一步一步的完成工作。

区分VR和AR的一个简单的方法是:VR需要用一个不透明的头戴设备完成虚拟世界里的沉浸体验,而AR需要清晰的头戴设备看清真实世界和重叠在上面的信息和图像。

VR/AR是否会成为LED小间距下一个增长点?

不难看出,VR/AR技术已然成为下一个机遇,但是从各个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一旦新的机遇出现的时候,往往是一哄而上,极容易忽视产业发展的内在的本质,所以当热点到来之时,LED企业一定要理性去看待。

我们不妨假设VR/AR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可以量产化、市场化。以这个条件为前提,我们按照SWOT分析法来探讨一番LED显示屏企业是否有必要进入VR/AR领域。

S(strengths)优势

从VR/AR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显示屏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硬件设施,拥有更好画质效果的LED显示屏无疑可以显著提升VR产品的用户体验。

作为终端显示的载体,无论是从画面显示效果还是功能性,目前小间距LED屏都是终端显示产品里面效果最好的。小间距LED显示屏与传统LED全彩显示屏相比,其分辨率有了大幅提升,显示色彩也自然真实,与液晶拼接墙相比,具有无缝显示;与DLP拼接墙相比,外形更为灵活;可搭载触摸、3D、4K等潮流性的技术。

除此之外,相比其他终端显示产品,小间距LED产品能够实现大屏无缝拼接显示,可以给用户带来一种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而对于AR/VR产品而言,体验无疑是最重要的。

未来随着VR/AR技术产业的爆发,小间距LED显示技术将凭借其无拼缝、优秀的显示效果,必将呈现爆发式增长。

W(weaknesses)劣势

从VR/AR市场的角度出发,未来VR/AR的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进入民用市场,进入家庭。一个是商用市场,商场展示、体验。

从市场来看,LED小间距相比液晶差距还是很大,按照目前灯珠的价格,如果采用P1.0规格做一台40寸的LED小间距电视其成本差不多5万元人民币,而40寸的液晶电视市场售价才几千元。

简单来讲,60寸以下的市场液晶显示屏完全可以取代小间距LED屏,60寸以下的市场小间距LED屏成本太高。任何一款产品的普及都离不开价格的元素,未来小间距LED屏想要走的更远,其成本一定要降下来。

当然,若小间距LED产品仅仅只有成本这么一个问题也就好办了,那随着制造工艺的改善还能解决,但是小间距LED屏面临的挑战却不仅仅如此。

事实上,目前对于小间距LED产品最大的难点就是还未形成标准化、规格化、制式化的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各家LED产商都以自己的产品来定义行业标准。同样的一款LED产品每家企业的标准都不同,这种差异化导致目前市面上的LED产品存在很多劣质产品。再者,小间距LED显示屏的可靠性也亟待检验。

O(opportunities)机会

从VR/AR市场应用角度来看,在企业级应用领域方面,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军事航天工程、室内设计、房产开发、工业设计领域均有应用,在大众消费方面,VR产品由于其特有的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性,游戏、视频直播、影视行业都有望成为VR产业在消费端的突破口。

从相关数据中可以预见在2016年VR将迎来小爆发,预计到2020年,全球头戴VR设备年销量将达4000万台左右,硬件销售规模约人民币400亿元,在加上内容服务和企业级应用,预估市场容量超过千亿元;长期来看,万亿可期。

VR/AR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而作为终端显示产品的小间距LED屏,在业者看来是可以与VR/AR技术产业在体验互动、传媒、广告、教育、影院等方面结合起来。

可以想象,当用户使用VR/AR设备观看一场体育赛事、电影或者是玩游戏的时候,用户需要的是一种极致的视觉享受,而这恰恰是小间距LED屏能够做到的。

由此可见,线下体验或许将成为小间距LED技术和VR/AR技术相结合的一个契合点。简单来讲未来可能会诞生一种类比互联网+的VR/AR+的商业模式,比如线下的VR/AR体验馆和VR/AR主题乐园就是这类的雏形。

T(threats)威胁

作为终端显示产品的小间距LED屏虽然有着其不可泯灭的优势,但是他还是有着众多竞争对手。除了老对手液晶显示屏,还是新材料OLED。

从性价比来看,像上文所介绍的目前在60寸以下的市场液晶显示屏完全可以取代小间距LED屏,从显示效果上来看,新材料OLED也要优于LED。而在市场应用方面AMOLED也早已用于移动端上,成为VR/AR技术接入移动端的显示载体。

除了在产品性能上LED面临众多竞争,在显示技术上也有挑战。

像LED厂商一直研发的裸眼3D显示技术,虽然部分LED厂商都宣称推出了自己的裸眼3D产品,但是市面上并没有一个相对成熟的案列。相比已经成熟的激光全息投影技术,LED在裸眼3D显示技术上还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不过目前,线下的VR/AR体验馆、VR/AR主题乐园以及户外广告等大屏拼接市场应用上,小间距LED对比液晶显示屏、OLED还是很有优势。但是当未来OLED其技术完善,生产成本降下来之后,一定会对LED产生影响。因此,这几年将会是LED与AR/VR技术相结合的契机。

VR/AR目前和小间距结合的情况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小间距LED屏作为显示终端、显示媒介当他与AR/VR技术相结合时,既有自己的优势也存在其劣势。那么现阶段VR/AR技术和小间距LED技术结合是个怎样的情况了,我们不妨来看看各大上市LED屏企业的动作。

对于VR/AR技术与小间距技术相结合投入最大,最看好的无疑是利亚德,从年初收购黑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到后面与川大智胜签订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创新与应用"战略合作协议,到如今投资济南心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一切无不彰示利亚德看好这两者的相结合。

而与利亚德这种强势涉足VR/AR产业不同,艾比森、联建光电、奥拓电子等LED显示屏企业对于VR/AR技术还是持观望态度,但是他们都表示会密切关注VR/AR等新技术的发展。

不难看出目前对于VR/AR技术,LED显示屏企业是一家入驻,多家观望。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反差了,其实仔细想来,是因为目前市场上并没有出现一个虚拟现实技术与小间距的融合发展的可行性的应用案例,从商用的角度去解释,大多数LED屏企业还没有看到虚拟现实技术与小间距的融合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利益。

众多企业观望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LED显示行业创新能力不足,不可否认,也许当市场还未明确时,等待或许会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只跟随着前人的脚步,也许永远没有机会去超越他。其实,随着AR/VR的浪潮来临,LED显示企业不需要观望、等待,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结语:不难看出AR/VR技术必将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对于小间距LED屏而言既是机会亦是挑战。机会在于其广阔的应用市场,挑战在于两者之间如何建立一种盈利模式。但是机会永远只会青睐有准备的人,面对风口LED显示企业应该主动迎上去,去创造两者之间的商业模式是类似互联网+的AR/VR+或是其他。

其实对于LED企业而言,小间距LED显示技术除了和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是否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了,在技术的嫁接和融合中,是否能够推动LED显示屏行业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我们值得思考。



来源:LED屏显世界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LEDinside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