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与MiniLED差异全解析
2018-05-0413:33:17[编辑: Andygui]

Micro LED被视为是新一代显示技术,被称为是次世代的显示技术霸主。国内外大批厂商纷纷强攻,其市场前景备受看好。

据集邦咨询LED研究中心(LEDinside)最新报告《1Q18 Micro LED次世代显示技术市场报告-2018 Micro LED与MiniLED产业展望》显示,预估至2025年Micro LED市场产值将会达到28.91亿美元。

尽管未来前景备受看好,但是Micro LED目前依旧面临巨大的技术瓶颈,在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上还未取得突破。在这种无法打开局面的情况下,LED企业退而求其次,因而发展出制造技术相对成熟的MiniLED,作为Micro LED发展的前哨站。

Micro LED、MiniLED概念既然如此火热,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两者又有什么区别?为此,LEDinside编辑为读者重新梳理了以下详细信息。

MiniLED与Micro LED区别在哪?

从概念上看,两者所代表的物质有所不同。Micro LED是新一代显示技术,是LED微缩化和矩阵化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将LED背光源进行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可以让LED单元小于100微米,与OLED一样能够实现每个图元单独定址,单独驱动发光(自发光)。

而MiniLED又名「次毫米发光二极管」,最早是由晶电所提出,意指晶粒尺寸约在100微米以上的LED。MiniLED是介于传统LED与Micro LED之间,简单来说是传统LED背光基础上的改良版本。

从结构原理上看,Micro LED更简单,但是它最大的难题就是众所周知的巨量转移,如何将LED做得微小化,需要晶圆级的技术水平。比如4K级别的Micro LED荧幕,需要2488万个以上的LED高度集成。

从制程上看,MiniLED相较于Micro LED来说,良率高,具有异型切割特性,搭配软性基板亦可达成高曲面背光的形式,采用局部调光设计,拥有更好的演色性,能带给液晶面板更为精细的HDR分区,且厚度也趋近OLED,同时具有省电功能。

由于晶粒尺寸存在差异,从应用上看,两者的应用领域也就有所不同。

一般的LED芯片以照明与显示器背光模块为主;至于MiniLED则以HDR、异型显示器等背光源应用为诉求,适合应用于手机、电视、车用面板及电竞笔记型计算机等产品上;至于Micro LED,其应用概念跟前两者则完全不同,将会是一种全新的显示技术,可应用在穿戴式的手表、手机、车用显示器、扩增实境/虚拟实境、显示屏及电视等领域。

从优势上看,Micro LED的优势在于既继承了无机LED的高效率、高亮度、高可靠度及反应时间快等特点,又具有自发光无需背光源的特性,体积小、轻薄,还能轻易实现节能的效果。而MiniLED则以HDR、异型显示器等背光源应用为诉求。

从量产上看,相比Micro LED,MiniLED技术难度更低,更容易实现量产,可使用大部分既有的生产设备来进行量产,且可以大量开发液晶显示背光源市场,产品经济性更佳。

据业界估算,若采用MiniLED背光设计的液晶电视面板,价格约只有OLED电视面板的7~8成,但对比度与OLED相近。同时一台65英寸的MiniLED背光液晶面板使用18000~20000颗LED,对于LED晶粒厂商产能去化将有正面助益。

♦ MiniLED与Micro LED量产差距
(图片来源:Money DJ,有所删减)

总体来说,Micro LED对于画质来说会有质的提升,是下一代的革命性显示技术,但是目前技术方面依然不够成熟。而MiniLED则是LED背光的改良版本,不过依然可以大幅提升现有的液晶画面效果,同时成本相对比较容易控制,也有望成为市场的主流。

未来两三年MiniLED市场前景看好,Micro LED未来将成巨星

据LEDinside了解,目前已经有不少LED企业投入MiniLED中,如上游的芯片厂晶电、隆达、三安、华灿等;中游的封装厂亿光、荣创、宏齐等;IC设计厂聚积、瑞鼎、和莲光电等;面板厂友达、群创等;显示屏厂商利亚德等。

各企业纷纷加码MiniLED,除了台湾两大面板厂皆会在今年推出相关背光产品外,多家陆企也已表示可以量产。

比如瑞丰光电表示,正与国际知名通信公司在手机MiniLED背光显示模块、柔性曲面MiniLED封装显示技术上进行合作开发,并已实现小批量生产;兆驰股份表示,公司目前持续跟踪Micro LED包括芯片、封装和巨量转移技术,同时将重心放在MiniLED,与国内知名手机厂商合作,已经可以量产......由此可见,未来两到三年,MiniLED将有机会施展拳脚。

MiniLED作为过渡性的产品,其发展周期尚难预计,这主要视产业能否突破Micro LED的技术瓶颈而定。在巨量转移技术成熟之前,Micro LED的产品和应用都距离实际商用市场恐怕仍遥远,然而在各大厂,以及新创厂商如雨后春笋冒出并相继投入此领域下,Micro LED技术的突破指日可待。(文:LEDinside James)

 

如需转载,需本网站E-Mail授权。并注明"来源于LEDinside",未经授权转载、断章转载等行为,本网站将追究法律责任!E-Mail:service@ledinside.com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LEDinside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