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视”界开启,LED厂商掌握主动权
2023-01-1714:12:03[编辑: Andygui]

众所周知,华为、小米两大互联网界的巨头皆有自己的投资版图,从手机和通信领域的上游IC芯片和电子元器件模组等,跨越到半导体设备、芯片、材料,再到汽车自动驾驶应用、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布局范围广且深。尽管两家企业投资的领域不尽相同,但也有着共同之处,即所投的领域都具备高成长性。换言之,获得华为和小米的投资,很大程度反映了这些产业潜力大、前景好。不过,华为2022年除了战略投资之外,还跨界“绑定”了不少企业,并且数次都瞄准同一个领域——车载光。

由上表可见,2022年,华为先后与车灯厂商星宇股份、LED封装厂商国星光电、汽车电子HUD头部厂商华阳集团、汽车技术研究院中汽中心以及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国汽智联五家单位达成战略合作,表明了深挖智能车载光产业的决心。目前,华为自身已打造了智能车灯、AR-HUD等智能车载光产品。而且,全球首款搭载华为量产AR-HUD技术的车型——飞凡R7,去年9月已经上市。

飞凡R7 HUD(图片来源:飞凡官网)

按照用途来看,车载光可分为两个方向:车灯等汽车照明及包含HUD在内的车载显示。汽车照明部分,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光电研究处LEDinside早前已对该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一些解读。本文则聚焦车载显示,将浅谈车载显示的应用空间、相关企业的布局情况以及Mini、 LED在车载显示领域的机会等,与读者共同了解车载显示的现状,展望车载显示的未来。

应用多元、价值提升,车载显示发展空间无限大

车载显示的应用场景覆盖车内与车外,现阶段常见于车内的中控面板、仪表板、副驾驶显示、HUD抬头显示等,其他的应用包含后座娱乐显示、A柱、扶手、车内后视镜等车内显示,以及车尾交互显示等。

车外后视镜也是车载显示屏的应用场景之一,电子后视镜能够扩大视野,提供盲区监测,能够提升整体行车安全性。据悉,2021年4月上市的奥迪E-tron搭载了电子后视镜,使用摄像头取代传统后视镜,体积降至原本的1/3,风阻显著降低,雨天驾驶期间也更加安全。

然而,由于后视镜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极高,全球范围内,此前仅欧洲和日本等少数地区在法规层面允许采用电子后视镜。不过,中国如今也加入了这一阵列。

官方消息显示,2022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的汽车电子后视镜CMS新国标GB15084-2022将于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届时将全部替代2013年发布的旧标准。新标准规定汽车可以安装电子后视镜,还可以取代传统的光学后视镜。

随着法规的放开及新标准的实施,电子后视镜的应用率将逐步提升。目前,国内已出现首批搭载流媒体外后视镜的车型,如路特斯ELETRE、北汽魔方。此外,小鹏G7、广汽埃安、本田等车企也都明确将会在未来部分车型上搭载CMS系统(主要集成在后视镜或侧视镜中,用于显示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汽车周围的盲区)。

ELETRE流媒体外后视镜(图片来源:路特斯官网截图)

供应链方面,汽车电子厂商华阳集团近日透露,相关产品已推向市场,并完成第二代产品预研;Mini/Micro LED背光模组厂芯瑞达也表示,公司研发中心已关注到电子后视镜对车载显示模组的影响,已对相关技术进行前期预研······相信接下来将掀起一波投资、应用热潮。

在此基础,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趋势日益明朗,包括车载显示在内的汽车零件产业链价值正在不断升高,而且汽车本身价值高,对于零部件的价格敏感度低,反而更加追求产品形态、沉浸式互动等带来的个性化、场景化体验,这也意味着作为交互媒介的车载显示,在整车中的重要性将只增不减。

由此可见,车载显示应用场景持续丰富的同时,产品价值量也在攀升,并且,市场、法规层面对新技术的接受度逐步提升,对于供应链来说是重大利好,商业潜力不言而喻。

车载显示“吸金”,面板大厂重押

新潮之下,车载显示屏整合数字化控制界面的比例提升,取代传统机械按钮的应用也随之增加,车载显示屏正在朝向大屏化、多屏化、异形化、高清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无论从显示屏的数量、面积,还是产品附加值来看,供应商的利润空间都非常可观。

也因此,车载显示近年来格外“吸金”,一方面体现在吸引了众多显示相关企业重金投资,另一方面体现在为这些企业贡献了显著的营收。在这两方面,面板厂就是典型的例子。

2022年上半年,BOE(京东方)车载显示出货量市占率首次实现全球第一。针对车载显示业务,京东方拥有独立且唯一的汽车显示模组及系统业务平台——控股子公司京东方精电,据称其目前在新能源汽车显示屏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京东方自身也在联动车企共建汽车网联新生态,去年8月便与江汽集团就这一共同目标达成了战略合作。

产品上,京东方的发展也反映了当下车载显示屏大型化、多样化、异形化、高清化等趋势,并且,多款大尺寸车载显示屏已经上车应用。除此之外,京东方去年还全球首发了40英寸以上超大尺寸及曲面车规级OLED产品。

飞凡R7(图片来源:飞凡)

产能上,京东方最大的车载显示产品集中化生产基地——成都车载显示基地项目已于今年10月正式投产,该项目的主要产品是5-48英寸的液晶车载显示模组,投产后将年产车载显示屏约1500万片。

深天马也是车载显示领域的资深玩家,已深耕该市场二十余年,并将其列为核心业务之一,现已实现国际主流客户和中国自主品牌(Top10)全覆盖。2022年,深天马车载显示业务订单饱满,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20%。

去年,深天马投资布局的大动作颇多。一是持续扩充产能: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厦门Micro LED巨量转移到显示模组全制程试验线等大项目均重点涉及车载显示;二是在安徽芜湖专门成立了车载显示研究中心;三是开发可发声车用Mini LED显示屏、搭载隐形显示技术的车载中控显示屏等创新产品;四是加大与长城汽车等品牌车企的合作······

隐形显示技术解决方案示意图(图片来源:深天马)

无独有偶,维信诺与也在不久前专门成立了车载显示联合实验室,与车企的合作亦十分紧密。据上个月底消息显示,维信诺与中国一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红旗·维信诺 联合创新实验室",瞄准智能座舱和AMOLED车载显示。截至去年上半年,维信诺已与数个汽车品牌合作研发推广定制化OLED车载显示产品。

上个月初,TCL科技首席运营官王成坦言,近些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景气度高涨,车载显示也成为面板大厂布局的新蓝海。而TCL旗下TCL华星的t9产线定位车载显示等新业务,目前已经顺利投产,另外,t5产线补充高端车载等高毛利产品产能,即将投产。

针对车载显示的需求,TCL华星显然也已经在产能上做足了准备,业务拓展也取得了重要进展。2022年,TCL的车载显示业务实现了多家重点客户的突破。截至上半年,TCL科技的车载显示产品出货量和收入规模均大幅提升。

目光聚焦到中国台湾市场,面板双雄友达和群创一致将车载显示视作发展的重点,在产品研发、新型显示技术导入、客户拓展方面相对走在了前头。

近年来,群创聚焦高端豪华车型或旗舰车款的车舱内饰设计,积极推广车载显示高端产品。截至2022年初,群创的Mini LED背光车载显示面板已出货欧、美、日等地的客户。

Micro LED透明显示器(图片来源:友达)

友达作为全球前三大车载显示面板供货商之一,近年来率先在Micro LED车载显示领域开花结果。在CES 2023展会上,友达便展示了几款Micro LED车载显示屏。此外,友达还推出目前尺寸最大的车载显示屏——55英寸Mini LED曲面车载显示屏。

韩系大厂方面,LGD也在CES 2023展会上重点展示了不少车载显示产品,以P-OLED、LTPS LCD等显示技术为主。而三星旗下子哈曼国际在本届展会上推出了哈曼Ready Display车载显示产品系列,包含三星基于Mini LED背光技术的Neo QLED Auto产品。

新型显示时代,LED厂商掌握更多主动权

毫无疑问,车载显示的热潮正在横扫全球面板市场。从面板厂布局的显示技术可以看到,当下的车载显示屏既有LCD技术(含a-Si与LTPS),也不乏OLED、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尽管目前来看,LCD仍是主流,但OLED与Mini/Micro LED已经开始在车载显示领域崭露头角,其中又数Mini LED的风头正盛。

2022年12月,LED模组厂商隆利科技宣布正式与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签订了Mini LED车载背光显示模组采购合同,合同金额达4.21亿美元。此消息对LED行业来说是振奋人心的,这标志着Mini LED进一步打开了车载显示的应用空间,给予了耕耘者和观望者很大的信心,也预示着更多资源将投入到这个领域。

而过往,车载显示屏面积小,且传统液晶显示面板仅需少量LED灯珠作为背光源,LED厂商在车载显示领域的发挥空间非常有限,Mini/Micro LED兴起之后,情况则大不相同。

新能源汽车、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势不可挡,从车舱设计、智能化系统集成等趋势来看,传统LCD屏的性能将无法满足智能车舱在亮度、高清、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而Mini/Micro LED能够完美匹配更高规格的要求。

以目前相对成熟的Mini LED背光显示技术来看,Mini LED凭借Local Dimming局域调光技术,可满足新一代汽车对亮度、显示效果、可靠性及绿色节能等的需求,同时,Mini LED背光技术搭配成熟的LCD液晶面板,在性价比方面也具备明显的优势,有利于Mini LED更快渗透高端车型,并逐步打开中端车型等更大的应用市场。

至于OLED,虽然产业成熟度高于Mini LED,但其在车载显示领域却未必是Mini LED的对手。OLED因材料特性,在亮度和寿命上有天然的劣势,目前为止仍无法满足户外环境下的高亮度需求。

据富采旗下隆达介绍,OLED在中控面板及娱乐显示上的接受度较高,由于亮度不足,类似仪表板这种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对OLED的接受度则比较低,而且,就新能源汽车驾驶座前方的设计趋势来看,仪表板等位置无遮挡,对亮度和可靠性的要求更高,所以OLED未来在使用场景上难免受限。

总的来说,多数LED产业链厂商认为,OLED与Mini LED在车载显示领域是共存的关系,但按照未来车舱设计和功能应用的趋势,后者的潜力更强,应用前景更广阔。

2022年便是Mini LED背光技术在车载显示领域的应用元年。据LEDinside不完全统计,长城汽车、上汽荣威、理想、蔚来、凯迪拉克、飞凡、奔驰等汽车品牌已经导入Mini LED背光车载显示屏。通用汽车、福特、宝马、Volvo等更多车企正在积极推广中。

奔驰Vision EQXX(图片来源:TCL华星)

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得益于中系及美系车厂同步推动,2022年车用Mini LED背光显示器出货量约14万片。于Mini LED供应链而言,车载显示屏面积的扩大、应用场景的增加、LED使用数量的成倍增长,都代表着无限的商机。相对于传统车载显示时代,可以说,LED厂商如今在车载显示领域有了较强的存在感,未来有望掌握更多主动权。

举个例子,LED厂商现在也开始直接与汽车电子厂商或车企合作了,比如鸿利智汇。去年底,鸿利智汇旗下鸿利显示宣布与马瑞利汽车电子成立联合创新实验室,目标是推进Mini LED车载显示技术的发展。近日,马瑞利在CES 2023展会上公布了双方的合作成果——35.6"的超清车载大屏,由鸿利显示的12.3" Mini LED车载背光(三连屏)拼接而成。

图片来源:鸿利智汇

实际上,LED产业链许多厂商也谋划已久,正在蓄势待发,其中有些厂商的Mini LED车载显示产品已经成功导入车企。现阶段,部分LED上中游厂商的动态如下:

这些仅仅是冰山一角,除了LED厂商,Mini/Micro LED车载显示赛道吸引了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玩家,例如,海信、创维等老牌电视厂旗下也有显示公司在积极布局中,全球最大的手机ODM厂商闻泰科技亦想要分一杯羹,好不热闹。

从高配到标配,Mini LED车载显示屏任重道远

汽车开启新“视”界,LED厂商如同开拓了新市场,未来要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开花结果。毋庸置疑的是,随着多方力量的加入,Mini LED逐渐在车载显示领域闯出了一片天,但短期内“上车难”是厂商需要承认的事实。从目前已导入的车型来看,Mini LED暂时仅在高奢车款中吃得开;从导入的汽车数量来看,案例明显不多,用户使用反馈不足。

LEDinside在与富采旗下晶电和隆达、国星光电、鸿利智汇、晶科电子、瑞丰光电、天电光电等产业链厂商的调研中了解到,在车载显示领域,Mini LED眼下面临的难关包括:车规认证严苛且周期长、产业链配套不足、成本偏高。

车规级技术门槛高、认证难度大是所有汽车相关供应链的共识,任何车规级产品都需要通过严苛的AEC-Q可靠性认证测试,Mini LED车载显示屏产品也不例外,这也是限制批量生产和应用的主要原因。

从资质认证、产品设计、开发、认证到应用需要经过一两年的漫长周期,对供应链厂商的技术研发、品质管控、生产管理、资源等综合实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在产品可靠性上,晶科电子提到,目前,Mini LED车载显示产品的耐久性与振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证。

产业链配套方面,尽管Mini LED背光产业相比前两年已经成熟了不少,但在某些环节仍存在配套不足的现象,去年天电光电就曾向LEDinside坦言,Mini LED驱动IC配套尚未到位,导致Mini LED生产和需求的放量受限。

针对车载显示领域,晶科电子也指出,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成熟的车规级驱动方案。不止驱动IC,富采旗下隆达还提到与PCB环节的配套问题,该环节对Mini LED整体成本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若能形成良好的协同,有利于降低综合生产成本。

产业链配套之外,成本还与诸多其他因素挂钩。从Mini LED自身来看,Mini LED技术和工艺(尤其是COB)尚未成熟,良率不高,导致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从终端市场的角度来看,天电光电提及,相比传统车载显示方案,Mini LED背光方案将显著增加LED的使用颗数,成本上涨的同时,功耗也相应提高了不少,这也是车企考量的因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

整体而言,“上车难”主要是车企导入意愿及Mini LED市场接受度的问题。对此,天电光电表示,车载市场相对一般消费性应用市场,在新产品迭代替换速度上更加保守,需要头部车企积极导入Mini LED技术,带动更多车企加快入局。

不过,LED厂商持有共同观点:目前车企导入意愿是强烈的,这也与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研的情况相符。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统计,2023年欧美系车厂已逐渐将Mini LED背光显示器应用扩展至旗下更多车款,未来几年,车用Mini LED背光显示器的出货量预计将会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显然,需求是可期且可观的。短期来看,Mini LED有望逐年提升在高端车型的渗透率,中长期来看,综合LED厂商的观点,Mini LED最快2025年以后才能大规模上车应用,从高配到标配,Mini LED车载显示屏厂商任重道远。(文:LEDinside Janice)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