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经新闻昨日(5/12)报道,夏普计划将生产中小尺寸LCD液晶面板的日本龟山第二工厂出售给母公司鸿海。这是继堺10代线、三重事业所第一工厂之后,夏普近一年来又一次出售液晶面板厂,若该消息得到证实,夏普液晶面板业务的调整将再度引起广泛关注。
图中近处为夏普龟山工厂的第二工厂(图片来源:共同社)
夏普决心缩减液晶面板业务,转型谋长足发展
近年来,液晶面板产业一直在经历着革新,产业新格局正在重塑中。市场格局方面,BOE京东方、TCL华星、惠科等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在该领域不断扩张,整体产能、产量及市占率持续提升,而液晶面板市场的整体盈利能力也因供给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技术革新方面,OLED、Mini/Micro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强势崛起,已成为面板厂商换道超车,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战略发展方向。
在此背景下,三星、LG、松下、JDI以及夏普等日韩液晶面板厂商陆续宣布退场,并加紧向OLED、Mini/Micro LED或其他技术赛道转型,卡位高成长性、高毛利新兴市场,以摆脱液晶面板业务长期亏损的困境,提升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其中,夏普2022-2023年累计亏损4,100亿日元,为了重振营运,夏普自去年以来加快了调整液晶面板业务的步伐,已陆续出售堺10代线工厂、三重事业所第一工厂,表明从重资产的液晶面板生产向轻资产化转型的决心,将资源集中在车用/VR等中小尺寸面板、半导体后段制程、甚至AI等高附加值领域。其表示,未来将以“强大的品牌企业SHARP”为目标,推动以品牌业务为核心的转型路线。
具体时间线与出售资产相关内容如下:
2024年5月14日,夏普正式宣布位于日本的堺10代线工厂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停止生产。该工厂主要生产42吋、60吋及70吋的液晶电视面板,已于2024年全面停产。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堺10代线产线关闭后,将影响2025年电视面板供给市场,预估整体液晶电视面板明年将减少近500万片,占整体液晶电视面板供给比重的2%。
2024年12月9日,夏普宣布与日本电信公司KDDI达成协议,将堺工厂原址的部分土地、建筑物及供电设备出售给KDDI,力争2025年度全面启动由堺工厂改造的AI数据中心,预计2026年启用。
2025年3月15日,夏普与软银集团签订协议,软银斥资约1000亿日元收购夏普堺工厂及其部分土地,计划将其改造为大型数据中心,实现与OpenAI合作研发的 AI 智能体商业化。
2025年3月31日:夏普宣布已与日本电子元件制造商Aoi Electronics签订合同,将位于三重县的三重事业所(三重工厂)第一工厂出售给Aoi。该工厂此前主要生产智能手机用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已停产近10年。Aoi计划在该厂房导入半导体后段制程(封装)产线,目标在2027年度投产。夏普将通过专门负责中小尺寸面板业务的子公司Sharp Display Technology,协助Aoi公司在三重事业所建立半导体后段制程生产线。未来若Aoi发展顺利,夏普也考虑将三重事业所的第二工厂出售给Aoi。
2025年5月12日:日经新闻等报道称,夏普计划将龟山第二工厂出售给其母公司鸿海。据悉,龟山工厂目前主要生产用于智能手机、平板、PC等的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由2座厂房(龟山第1工厂、龟山第2工厂)构成,此次计划卖给鸿海的是第2工厂。相比第1工厂,龟山第2工厂稼动率较低,夏普已在2024年6月将产能调降至原先的约8成水平,期望通过出售低稼动率的厂房,扭转面板业务亏损的局面,改善盈利。
调整液晶面板业务的成效也已经开始显现。2024年,夏普交出了3年来首次盈利的成绩单。据介绍,夏普出售液晶面板工厂土地、厂房,成功填补轻资产化所产生的特别损失缺口,带动显示实现合并纯益360亿日元(2023年亏损1,499亿日元),意味着夏普3年来首度转盈,表现优于公司预期。
面板产业持续整并趋势明显,供需格局向好
在夏普堺10代线停产以及LGD广州工厂出售之后,面板产业仍存在整并的可能性。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在当前的格局下,仍有部分高世代面板产线具备潜在并购价值,如咸阳彩虹光电8.6代线与夏普广州10.5代线。
以最近的案例作为参照,LG Display广州工厂(初始投资40亿美元/约合280亿元人民币)最终被TCL华星以108亿元的价格收购。而咸阳彩虹光电8.6代线与夏普广州10.5代线的初始投资规模分别为280亿元、610亿元,若参考该交易对价比例(收购价约为初始投资的38.6%),且考虑到夏普10.5代线具备更高世代技术及更大投资基数,其潜在收购估值或将有所攀升。这两大产线的未来将备受业界关注。
当前明确的是,面板产业整并为大势所趋,且对整体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一方面,产业整并带动产业集中度提升,有利于面板厂提升对品牌客户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资源持续整合之后,面板厂可同步优化产品组合,并提高在产线稼动率调控上的协调性。
总的来说,随着低端落后产能的清退,面板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行业格局已经重塑,并逐步向稳健有序的方向发展。
从需求端来看,面板大尺寸化趋势明显,有利于库存加速去化,行业需求回归正常节奏,同时新技术新应用正在拉动新需求,未来面板需求量以及面板厂的出货量增长可期。
从供给端来看,按需生产,动态控产已是共识。即便在外部环境波动的影响下,面板厂也将动态调整稼动率,维持整体的平衡。以今年二季度的行情来看,大尺寸面板需求出现下滑的趋势,部分面板厂表示将通过控产来应对。
对此,TCL华星在近期的媒体群访中便表示,二季度需求波动是阶段性的,从中长期看,市场稳定向好,数量需求保持稳定,大尺寸化趋势也将持续,市场价格也会保持在合理健康水平。针对二季度大尺寸面板采购需求回调的情况,TCL华星表示会根据阶段性、一定时间的市场需求变化,动态调整稼动率,并且已经有了相应的安排。
综合而言,在低效产能及部分较低效率高世代产线逐步退出的背景下,供给端平稳有序发展,而需求端也出现了新的增长动能,面板产业的周期性逐渐减弱,长足发展可期。结合发展策略以及最新财报来看,资源合理配置之后,面板厂已经开始逐步改善经营回报。(文:WitsView Janice)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