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闽北日报消息,近日,福建农林大学孙云教授团队与武夷山的岩霸茶业共同在食品科学领域知名期刊《FoodChemistry:X》上发表关于LED光萎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人工光源如何通过调控乌龙茶内在化学物质转化,有效替代日光萎凋,即使阴雨天气也能稳定产出高品质乌龙茶。
图片来源:闽北日报
据悉,长期以来,武夷岩茶的制作,尤其是关键的“萎凋”环节。然而春茶季与雨季频繁相遇,高海拔茶区常年云雾缭绕,常导致茶青无法获得充足、适宜的日光萎凋,进而影响茶叶品质。
面对这一产业共性难题,福建农林大学孙云教授团队与岩霸茶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科研基础与制茶实践相结合,共同探索“光萎凋技术”的创新应用。
研究团队以“春兰”“水仙”“瑞香”三种代表性乌龙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波长(380—780nm)LED组合光源(6000lx强度)模拟日光萎凋,并以传统方法作为对照。结合感官评价、茶汤色差分析、电子舌检测及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等技术,系统分析LED光萎凋对乌龙茶非挥发性代谢物的影响机制。
为进一步探究品质提升的机理,研究团队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ED光萎凋能够促进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苦味氨基酸等苦涩物质的转化,同时协调鲜、甜味物质的比例,从而形成醇厚饱满的滋味特征。
LED光萎凋技术不仅破解了传统乌龙茶制作的天气困局,也为整个茶产业应对自然挑战、实现稳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来源:闽北日报)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