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快你将不再需要频繁低头看手机,只需一副轻便的眼镜,就能实时获取信息、翻译、感知情境、进行思考,甚至预测你的需求。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AI与AR技术融合带来的真实体验。
AI和AR技术的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了更自然、便捷的交互体验,正在引领一场智能硬件革命。Meta公司CTO Andrew Bosworth 曾对媒体表示:“永久在线的AI体验将让智能眼镜取代智能手机”[1],而这一未来,正在加速到来。
01、AI大模型:技术普惠与个性化AI
AI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世界。推理大模型的出现,赋予了AI“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能力,它不仅能够理解文本的表层含义,更能深入洞察语境与逻辑,生成更贴近人类思维方式的回应。这种突破性能力,大幅提升了AI的基础应用水平,并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DeepSeek的出现尤为引人注目,它通过优化算法和架构设计,显著提升了推理大模型的预训练效率和推理速度,大幅降低了模型的训练时间和推理成本。这使得AI应用能够更广泛地部署在各种设备上,包括资源有限的移动设备,真正实现了AI技术的普惠化。
AI大模型的部分能力
随着AI能力的不断增强和工具的日益丰富,“如何更高效、便捷地使用AI”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然而,每个人的需求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文本、图片、视频、代码生成等不同的用例。融合不同类型数据的多模态大模型,则可为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多样化的应用场景需求。
因此,AI应用正在从“更智能”向“更懂你”的方向演进。通过持续分析行为数据,AI系统能够不断优化自身的性能和服务,真正实现“个性化AI”,这将推动AI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更深度的应用场景渗透。
02、全天候AI助手,从“无所不能”到“随时随地”
在AI应用中,“输入”和“输出”同等重要。“输入”是你告诉AI需要分析和执行的内容,而“输出”则是AI反馈给你的结果,这些可以是文字、声音、图片或视频。目前,人们使用AI频率最高的设备仍然是PC,然而这并非最“自然”的AI交互方式。
“全天候AI助手”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交互,而无需依赖手机或PC。这种便利性和自然性是传统设备所无法比拟的。如今,ChatGPT的语音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一种高频的输入方式。也就是说,AI应用的灵活性和便利性不应再受制于设备的形态。
基于这一理念,此前出现了包括 AI Pin、Rabbit R1等胸针式、手持式的AI终端,这些设备的一致目标是提升AI使用的灵活性。然而,这些AI专用设备并未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除了设备自身形态的体验差异,一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是“交互便利性”。
当 AI 变得“无所不能”的同时,更理想的交互方式是“随时随地”发起指令、返回结果。例如,在厨房当你双手都在忙碌时,你可以随时查询菜谱或设定虚拟计时器。这意味着,全天候AI助手需要一个“Always On”的设备来感知你的需求。
支付场景 - Rokid Glasses
从便利性角度来看,TWS耳机虽然目前被广泛使用且表现出色,但在长时间佩戴的舒适性与功能集成度方面,智能眼镜显然更具优势,是AI技术的理想载体。AR眼镜不仅具备“Always On”的能力,还为AI提供了“视觉显示的输出窗口”,能够实现视觉、听觉等多模态信息的集成,进而提供更自然的交互体验。
智能眼镜配备的摄像头、麦克风等传感器,为AI提供了远超智能手机的数据维度,使其对多模态大模型的支持更为强大。正如Meta公司CEO扎克伯格所言:“(智能眼镜)是理想的AI终端,它的独特定位可以让你见你所见,听你所听”。[2]
03、AR+AI:重塑人机协作的边界
不仅如此,AI使得AR眼镜进一步变身为你的“个人助理”,甚至成为你的“第二大脑”。它可以根据你的偏好或历史行为,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例如,根据你的阅读习惯或观影喜好,推荐书单或影视剧。The Verge在Android XR及智能眼镜原型设备的体验文章中提到:“在这一个小时里,我感觉自己就像托尼·斯塔克(钢铁侠),而 Gemini 就是我的J.A.R.V.I.S.”[3]。
当AI结合AR眼镜的视觉显示与感知能力时,还能提前预测你的需求,带来更具变革性的体验。例如,在外旅行时,它会提醒你酒店房间号码;当你看向餐厅的外语菜单时,它会提示是否需要翻译;当你动手安装家具时,它会高亮显示每一个环节用到的工具,并告知你接下来的操作步骤。
然而,要让AR眼镜成为AI的最佳载体,关键挑战是实现轻量化、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从而支持全天候佩戴。
对于一款穿戴设备尤其是“眼镜”而言,做到“Always On”并非易事。眼镜内的每一寸空间都极为宝贵,其中:光学显示方案对AR眼镜产品形态的影响最为显著。许多基于LCoS、DLP显示方案或BirdBath光学方案的AR眼镜,不仅体积较大,不利于小型化和轻量化,也无法满足AR日常穿戴对美学的要求。
Even G1 A [4]
MicroLED微显示方案在为用户提供“全天候AI助理”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凭借“体积小、亮度高、功耗低”等优势,成为了轻量化AR眼镜的理想光学方案。目前最小的MicroLED光引擎仅0.15立方厘米大小,轻至0.3克,可以轻松助力终端厂商打造更符合日常佩戴习惯的AR眼镜。例如,Vuzix Z100、OPPO Air Glass 2等基于JBD MicroLED微显示的AR产品,不仅外观与普通眼镜无异,且重量轻至30多克,为全天候佩戴提供了完美的基础。
通过极致轻量化的创新突破,MicroLED新型显示技术正驱动AR眼镜走进主流视野。与此同时,AI技术的快速迭代、全天候在线以及自然流畅的交互体验,正推动智能眼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AR+AI不仅重塑了我们与世界的连接方式,开启了新一代人机交互体验,更将进化为人类的“第二大脑”,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与创新,引领我们迈向一个更加智能、美好的未来。
参考链接:
1、https://www.thesun.co.uk/tech/30695475/meta-orion-glasses-boz-andrew-bosworth-interview-ai
2、https://www.theverge.com/24253481/meta-ceo-mark-zuckerberg-ar-glasses-orion-ray-bans-ai-decoder-interview
3、https://www.theverge.com/2024/12/12/24319528/google-android-xr-samsung-project-moohan-smart-glasses
4、https://www.evenrealities.com/products/g1-a
来源:JBD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