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ED显示市场充满活力,放眼望去,国内主流的家电企业早已在该领域“安营扎寨”,例如海信、TCL、创维、康佳、长虹、格力等,近期,海尔也加快了布局,发力Micro LED大屏和高端Mini LED电视领域,进一步壮大了产业阵营。
与此同时,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品牌,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和生态链优势,布局Mini LED电视市场,与传统家电企业展开了博弈。
为何MLED成为必争之地
国产家电企业将战略重心放在MLED显示技术,是基于多维度的深思熟虑。
随着消费者对视听娱乐需求的不断提高,加上中低端家电市场同质化竞争的加剧,家电企业需要新的技术来提升产品竞争力,MLED显示技术恰好能满足这一点,通过布局MLED技术,家电企业能够提升产品溢价和品牌形象,从而抢占高端市场的份额。
在Mini LED方面,随着技术持续进步和成本不断下降,Mini LED电视正在加速普及,成为彩电市场重要的品类之一,在彩电市场大尺寸的行业趋势下,Mini LED依然能保持优异显示效果,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持续提升,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
同时,国家层面大力推行的家电“以旧换新”和“国补”政策,也为Mini LED电视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观察,Mini LED电视符合节能标准可获得补贴,预期今年Mini LED电视出货量将成长50%,达1,156万台。
以TCL为例,2025年上半年,其Mini LED电视全球出货量达137万台,占TCL电视整体出货量比重提升6.6个百分点至10.8%。其中,中国市场在政策红利的带动下,Mini LED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154.2%,占比提升至20.9%。在今年618购物节期间,TCL Mini LED电视全渠道零售量更是突破27万台。
在Micro LED方面,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2024年Micro LED显示应用芯片产值达2790万美元左右,主要贡献来源仍是大型显示器。
在Micro LED电视方面,今年市场也有新的进展。7月,深圳一位业主通过海信专卖店,以79.99万元的价格购入一台163英寸的海信UX Micro LED电视,这笔交易成为海信UX的首个落地案例,尽管目前的用户群体非常小众,但这一落地案例仍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展望未来,TrendForce集邦咨询指出,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以及应用面在车用显示需求具体化和AR眼镜全彩化方案日渐成熟,预计将带动Micro LED显示应用芯片产值在2029年增长至7.4亿美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达93%。
长远来看,Micro LED在车载显示、AR设备等领域展现出发展潜力,通过提前布局Micro LED技术,家电企业有望在下一代显示技术变革中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家电企业的MLED棋局与招式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逐一细看国内主要家电企业在MLED领域的具体动作,或许能从中洞察这些企业的发展重点和未来方向。
海尔
海尔近期密集推进MLED技术布局。在Mini LED方面,6月27日,海尔菲律宾联合当地最大家电零售商Abenson举办Mini LED电视新品发布会,新品采用微米级Mini LED背光技术。
在Micro LED方面,6月20日,海尔旗下青岛海尔多媒体与辰显光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TFT基Micro-LED大屏在商显市场的广泛应用,未来三年内,双方将共同推出多款定制化LED显示产品,提升海尔在商显领域的竞争力和产品丰富度。
海信
海信旗下海信视像在MLED技术领域早有布局,控股乾照光电是其战略中最关键的一步,2022年开始,海信不断增资上游芯片企业乾照光电,最终在2023年1月成为其控股股东,之后多次增持,目前持股比例超26%。
海信视像成为乾照光电控股股东后布局的首个重要项目——海信乾照江西半导体基地已于2024年8月30日全面投产。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RGB红光芯片、Mini LED和高端LED等产品,将助力海信视像进一步打通MLED产业链。
在终端方面,海信推出了多款Mini LED背光电视和显示器,今年,海信还发布了全球首款RGB-Mini LED电视UX,以及与沃格光电联合推出玻璃基Mini LED旗舰产品“大圣G9”。
Micro LED产品方面,海信同样在推进,早在2021年便携手首尔半导体研发出海信Micro LED一体机M163产品,2024年携手天马和乾照光电发布了全球最高PPI的Micro LED显示样机,今年3月,海信还发布了163英寸海信UX Micro LED无界巨幕。
TCL
TCL在2019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形成了TCL科技和TCL实业两大核心主体,从核心主业来看,前者专注于上游业务,后者聚焦下游,形成“面板-整机”的垂直一体化协同布局。
在MLED领域,TCL华星积极拓展车载显示和VR/AR等新兴市场。今年,TCL华星为小米汽车YU7提供了三块11.98英寸Mini LED屏,在SID显示周展示了14.3英寸超亮Micro LED车载PHUD屏,以及在MWC展推出了2.56英寸高效Mini LED背光低功耗VR头显。
整机方面,TCL布局了Mini LED电视、Micro LED巨幕电视/AR眼镜等产品。为强化在Mini LED电视领域的优势,TCL实业下属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TCL实业泛智屏BU与显芯科技联合开发Mini LED实验室。该中心在2024年底已投产四期Mini LED项目。
上游产业链整合方面,TCL集团旗下TCL照明和华瑞光源在2018年合并成立TCL华瑞照明,已于今年1月投产Mini LED COB一期项目,另外,TCL华星与三安光电成立合资公司芯颖显示,聚焦基于TFT驱动背Micro LED所需的巨量转移,目前已完成中试线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TCL不仅自身推出产品,还孵化新业务,如专注于AR眼镜的雷鸟创新,雷鸟创新已发布多款Micro LED AR眼镜,今年6月,旗下Micro LED光机智造工厂正式投产。
创维
创维旗下有创维集团和创维数字两家上市公司,一方面,利用成熟的彩电业务在Mini LED市场攻城略地,另一方面,通过创维数字在新兴的AR/VR领域进行前瞻性探索。
具体来看,创维在Mini LED电视市场持续发力,今年推出了A5F艺术款、A6F、A7FPro、G7F Pro和创维G6F等多款Mini LED电视,创维同样在Micro LED大屏领域进行技术储备,并在CES 2024上展示了165英寸的Micro LED电视样机。
创维数字的业务范围涵盖“空间计算XR”,并已明确将结合AI眼镜,对Micro LED光波导的AR智能眼镜实施进一步预研,这将助力其在近眼显示技术领域的发展。
康佳
重庆光电产业园是康佳MLED战略的重点,该产业园于2022年底正式投产,其部署了巨量转移中试线、MLED检测中心、MLED直显量产线、Mini LED背光量产线等多个项目。
今年3月,重庆康佳光电与长治高新区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建设MLED先进制造中心及未来显示终端产品项目,主要从事MLED显示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
康佳在MLED产业化的瓶颈之一的巨量转移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其自研的混合式巨量转移技术良率已达到99.999%,产品可应用于智能穿戴、AR/VR、车载及大屏显示等领域。
产品方面,在Mini LED方面,康佳布局电视应用,此外,康佳还发力影院市场,在去年4月展示了超高清Mini LED电影屏,尺寸为766.6英寸,分辨率为11520*4752。
长虹
长虹在布局Mini LED电视的同时,将研发资源集中在一个差异化的细分市场——Micro LED投影,早在2023年,四川长虹牵头启动了“高亮度Micro LED投影显示关键技术项目”。
另外,去年11月,长虹旗下四川启睿克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获得一项专利,名称为“基于Micro-LED和Micro-QLED的混合式投影光学装置”,这项技术不仅将改变传统投影设备的设计方式,还将有效解决当前许多投影技术面临的红光亮度不足的问题。
格力
格力没有直接涉足MLED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而是通过旗下的投资平台格力金投,对MLED产业链上的初创企业进行投资,例如Micro LED芯片企业数字光芯和诺视科技。
与上述传统家电企业不同,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科技品牌,凭借其产品生态和资本运作能力,从另一个维度切入MLED战场。
小米
小米庞大的智能硬件产品矩阵为MLED技术提供应用出口和展示平台,小米不仅推出了多款Mini LED电视,还在智能电动汽车上采用了Mini LED车载显示屏。汽车作为高价值、高关注度的终端,成为了小米展示其整合先进技术能力的最佳载体之一。
小米还通过投资与合作完善MLED布局,例如,投资了Micro LED初创企业思坦科技、Micro LED驱动芯片企业云英谷科技,以及Mini LED驱动芯片企业华源智信等,此外,小米还与封装厂商聚飞光电成立联合实验室,进一步发展Mini LED技术。
华为
华为的MLED战略与小米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终端市场,华为推出了搭载Mini LED技术的智慧屏系列产品,以鸿蒙生态系统作为竞争优势。
资本层面,华为通过哈勃投资入股了Micro LED驱动芯片企业云英谷科技。值得注意的是,云英谷科技同时获得了小米和华为的投资,成为小米和华为在Micro LED赛道上的交集点。
MLED赛道的多元化合作
通过观察家电企业在MLED领域的一些布局,可以看到,Mini LED和Micro LED两条技术路线正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中,Mini LED应用已覆盖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和车载显示等领域,尤其是在电视领域,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最新调查,今年中国电视市场,在以旧换新政策延续的背景下,TCL、海信和小米等三大品牌重点促销Mini LED电视产品。而家电企业在Mini LED电视间的比拼也在不断升级,体现在背光分区数量的提升、更大尺寸的屏幕、更高的峰值亮度等。
与Mini LED不同,Micro LED的产业化仍面临着技术挑战,核心瓶颈在于巨量转移的良率与成本,尽管如此,但Micro LED在超大尺寸商用显示(如TCL和海信的巨幕电视)和超小尺寸近眼显示(如TCL的AR眼镜)两个方向上的潜力,成为企业布局的关键技术方向。
面对MLED产业的机遇和挑战,单打独斗已非良策,合作成为常态。
一方面,家电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上游核心资产,实现对成本、供应和技术的最大化控制。
以海信为例,其控股的乾照光电专注于LED外延片、芯片及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研发与生产,近年来,砷化镓芯片因具备优异的电光转换效率、高频特性和高温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显示、背光、车载等领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为顺应趋势,乾照光电于今年6月新增相关项目,通过收购乾照光电,海信可以进一步巩固在MLED产业链中的供应优势。
另一方面,家电企业可以MLED企业合作,整合互补性专业知识,共同发展。
例如,海尔的合作方辰显光电,其专注于Micro-LED显示技术,目前已研发出多款全球首创Micro-LED产品,并且成功点亮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海尔有望借助辰显光电的量产能力和成果,推动高端商用显示市场的布局。
与产业链另一端的龙头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或联合实验室,也是推动技术突破的重要路径,例如,TCL华星与三安光电共同成立合资公司“芯颖显示”,合资公司聚焦于转移键合等Micro LED核心工艺,相关中试线预计于2025年实现小批量试产。
此外,一些企业也会通过战略投资的方式,来布局MLED技术。
例如,小米通过投资云英谷科技、思坦科技、华源智信等公司,布局MLED相关技术,格力则由旗下格力金投出手,投资了诺视科技、数字光芯等Micro LED企业;华为也通过哈勃投资入股了Micro LED驱动芯片企业云英谷科技。
小结
接下来,MLED领域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和复杂,Mini LED不用多说,已经成为电视行业的重要趋势和技术,至于Micro LED,关键在于巨量转移技术和成本的突破,同时,车载显示和AR/VR等新应用场景,谁能率先布局,谁就具备先发优势,相信这也是各大家电企业重点关注和投入的方向。(文:LEDinside Mia)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