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LED半年报出炉,聚灿光电营收同比增长19.51%
2025-07-2213:37:22[编辑: MiaHuang]

7月21日晚间,聚灿光电率先发布半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4亿元,同比增长19.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3.43%。

LED业绩

聚灿光电高端产品策略见成效

聚灿光电从事全色系化合物光电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主要产品为GaN基蓝绿光、GaAs基红黄光LED外延片、芯片。

报告期内,聚灿光电聚焦高端市场,Mini直显、车用照明、背光等产品的占比持续攀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产销两旺,提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时,公司加强研发和成本控制,提升产品性能、降低制造成本,盈利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净利润增长。

聚灿光电推进“年产240万片红黄光外延片、芯片项目”建设,随着产能持续释放,公司从单色系LED芯片供应商转型为全色系LED芯片供应商,产品矩阵覆盖照明、背光、显示三大核心应用领域,有效拓展了利润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聚灿光电第二季度营业收入达到8.63亿元,创下公司单季度营收历史新高,同时,上半年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其他LED芯片企业虽然并未正式披露半年报,但从一季度业绩和半年报业绩预告来看,不少企业业绩表现也不错。
三安光电一季度报告显示,其营收为43.12亿元,同比增长21.23%;归母净利润增长78.46%,达到2.12亿元。乾照光电今年一季度扭亏为盈。另外,蔚蓝锂芯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79.29%~115.15%。士兰微也预计上半年扭亏为盈。

LED行业部分细分市场增长可期

聚灿光电的业绩增长与LED行业市场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2025年,LED行业虽然面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但是部分细分市场,像Mini/Micro LED、车用LED等正成为LED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其中,Mini LED电视市场渗透率正在加速提升,Micro LED技术在AR眼镜和车载显示等领域也在加速推进。

市场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趋势。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数据,2024年Micro LED芯片产值达2790万美元左右,预计2029年可增长至7.4亿美元,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达93%;2025年车用LED市场产值将成长至34.51亿美金。

此外,虚拟制作、LED电影屏、植物照明、人因照明和智能照明等新兴应用场景与传统领域升级紧密融合,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LED行业正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LED芯片企业竞逐高端市场

行业企业也已展开行动,三安光电、京东方华灿光电、乾照光电、兆驰股份等LED芯片企业,一方面对现有低端产能进行质量和效率升级,另一方面则将资源和研发力量向高附加值市场集中,重点布局Mini/Micro LED和车用照明等新赛道。

产能建设方面,今年1月,聚灿光电“年产240万片红黄光外延片、芯片项目”顺利部分投产,公司增加了红黄光芯片产品,拓展应用领域至直显市场,并且借助红黄光与蓝绿光芯片的协同效应,显著丰富产品线、扩大市场范围,提升整体业绩回报。

乾照光电在6月也宣布调整募投项目,将2.04亿元资金用于新增“砷化镓芯片扩产项目”,公司表示,显示、背光、车载和植物照明等领域对砷化镓芯片需求快速增长,因其高效能和稳定性,已成为关键组件,此次扩产旨在顺应市场需求,提升技术和产能布局。

在AR眼镜用Micro LED领域,许多企业也积极布局,三安光电的AR用Micro LED已迈入小批量验证阶段,兆驰半导体的Micro LED技术适用于AR眼镜等微显示领域,京东方华灿光电则实现了0.12英寸、3.75微米像素间距微型屏幕的点亮。

据悉,今年一季度,京东方华灿光电宣布全球首条6英寸Micro LED量产线的产品交付,该产线主要生产Micro LED晶圆和像素器件,面向AR/VR设备及可穿戴设备等应用领域,全部达产后,年产能预计可达2.4万片6英寸晶圆和4.5万KK颗Micro LED像素器件。

另值得一提的是,面对Micro LED技术在非显示领域的广阔应用潜力,富采控股、三安光电、兆驰股份和乾照光电等LED芯片企业,将视线拓展至光通信等新兴市场,持续扩增产能以及加快研发更高传输速度的光通信产品当中,以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机会。

其中,兆驰股份在光通信领域动作频频:今年7月16日,其光通芯片项目正式通线,公司进一步完善光通信业务布局,7月7日,兆驰股份还宣布,公司100G及以下速率光模块产品已在多家头部光通信设备商完成产品验证,并顺利实现批量出货。

小结

聚灿光电半年报业绩表现良好,增强了市场对企业自身发展前景的信心,其他尚未披露半年报的企业也同样值得关注,后续表现有望带来更多积极信号。(文:LEDinside Mia)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