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植物工厂使用频率和关注度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北欧一些国家,当然科技巨头美国也在相关领域投入技术研发,目前在技术上较领先的有美国、日本和荷兰等。
植物工厂盈利现状
以日本为例,为摆脱土地对发展的限制,早在2009年日本就开始投入重金打造不依赖土地的生产方式,日本国内的日立和三菱等重工企业在政策的大量刺激下开始投入重金研发。
当世界各国尚在评估植物工厂的同时,日本已早一步着手研究及推行,只是遭遇耗能成本高的瓶颈,有待进一步克服。目前,在日本的植物工厂企业中,亏损率有20%,且实现盈利的只有30%,而对于经济和消费结构相对落后的国家来说,纯生产型植物工厂企业盈利前景还不够明朗,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迄今,植物工厂与其出产的蔬菜仍被认为是“贵族蔬菜”,无法普及。除了缺乏销售渠道外,主要的原因在于相对高昂的售价。台中农试所施昭彰博士认为,日本试行植物工厂之所以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考量能源耗损因素,植物工厂诚然可以大幅提升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但硬体设备带来的资源高耗损,如果没有加以克服,作物的售价势必会很贵。
虽然近几年,随着红光LED和蓝光LED光源的出现,人工光源植物工厂能耗进一步下降。但在植物工厂能耗结构中,照明仍然占据了80%的比例,而能耗在整个植物工厂的成本结构中占比也有25%,因此降低能耗仍然任重道远。
与日本地峡人稠境地相似的台湾,近几年也开始关注植物工厂的发展。台湾是闻名世界的“半导体王国”,不仅光电产业领先,更有低廉的成本,近期奋起直追的软件技术,也成了台湾发展植物工厂的重要竞争力。台湾的植物工厂是在2010年左右开始起步,开始主要的投资商为植物工厂所需配件的生产厂家,当然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LED生产商和管材生产商。
但与日本不同的是,台湾民众对工厂蔬菜的接受度偏低,导致资本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更多的持观望态度。到目前为止台湾仍然很少有农业团体或农业公司进入这个行业,这让植物工厂的厂家在同消费者打交道上稍显吃力。
由于其创新的种植方式多以人为控制达到稳定量产,虽能保证百分之百无农药,但蔬菜从种苗开始就在类似实验室的环境中长大,民众普遍对“实验室”出产的蔬菜接受度低。且目前的植物工厂以水耕居多,其营养液、肥料等皆被视为商业机密,相关单位管控困难,因而造成消费者疑虑。而部分植物工厂为达量产,日夜皆照光以加速其生长,但无日夜之分、速成的蔬菜是否真的如厂商所标榜的百分百“健康”,也令人存疑。
商业模式全新探索
植物工厂的市场机会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植物工厂设备销售与建置,另一个是植物工厂生产的蔬果作物销售产值。目前包括日本、台湾在内的全球企业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除了直接面对追求安全的小众群体来说,植物工厂在模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给特色餐厅等提供小型的植物工厂柜。农场与超市结合、农场与商场结合、农场与餐厅结合、农场与写字楼结合……前厂后店,像面包房,新不新鲜,一切眼见为实。
在北京东三环边一间高档咖啡厅里,吧台不远处放着“科技农夫”——萧俊丞公司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植物工厂”。货柜里的菜苗能在几周内长成可以收获的蔬菜,作为咖啡厅蔬菜沙拉的原料。
Pasona在其东京总部的办公楼内创建了城市农场,农场里的作物收获后供应给公司食堂。
2. 在家庭中推行微型植物生产设备。不仅可以绿化空间,增加室内含氧量,有效吸收室内有害气体,调节空气湿度,还可以体会家庭耕种的乐趣,而且还能天天吃上有机菜。据悉,在中国,家庭微农业市场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
GroveEcosystem利用鱼菜共生的原理,结合水耕蔬菜和鱼类养殖,打造室内自给自足的迷你生态系统。用户还可以通过WIFI将设备和手机端的APP相连,从而监控它的能量消耗、微生物水平以及各组件的运行状态。
3. 为特殊人群提供食材。即植物工厂针对特殊人群,通过调控光谱及营养胁迫等方法,开发功能性蔬菜,以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摄入需求。
比如,富士通利用植物工厂技术生产出低钾生菜,为当地医院肾病患者提供食材;日本著名化妆品品牌“资生堂”旗下也有植物工厂培植蔬菜,用作化妆品和药品的原料;以及三安集团植物工厂与中科院植物所专家合作开展了红豆杉、牛耳草、蛇足石杉等多种药材的研发工作,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等。
4. 用植物工厂的方式大批量生产种苗。植物工厂从生产功能上来分,可分为植物种苗工厂和商品菜、果、花植物工厂,还有一部分大田作物、食用菌等。通常,蔬菜等以地产地消为原则,而种苗及药用植物等附加值较高,还可出口。
植物工厂培育的种苗,具有无病原菌、适合多个地区种植的优点。有赖于大量土地必须进行植树造林及绿化的要求,以及蔬菜苗、花苗、热带果树苗的需求逐年增长,目前,市场对种苗的需求很大,据说毎年就有几十亿乃至几百亿棵的规模。千叶大学名誉教授、植物工厂大师古在丰树也非常看好种苗市场。
5. 种植具有特殊风味的香料作物等等。相比常规品种生菜、菜心等,香料作物与具特殊风味的高单价作物较为稀缺,产品的经济附加值较高,不少企业开始尝试种植。例如东芝计划培育罗勒、莳萝、香菜等香料作物;夏普也会视市场需求,逐步增加药草、香料等。
目前看来植物工厂前期投入较大,并且在植物栽培和很多领域需要技术积累,对很多新进入者来说有较大的成本挑战。不过在技术上日本和欧美的很多企业开始提供技术输出服务满足新进入者的快速适应,总体来说,这个市场盘子还不够大,但似乎已经到了占位的时间。
来源:中国之光网
如需获取更多资讯,请关注LEDinside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