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LED背光商机蓄势待发,打件良率成量产关键
2021-06-2114:00:18[编辑: MiaHuang]

苹果在今年4月举办的春季发布会上正式发布新一代iPad Pro,不仅配有全新M1晶片,同时也如外界预期,12.9英寸的款式搭载了MiniLED面板,让使用者能拥有更佳的视觉感受。

同时,市场也预期,在苹果发布MiniLED iPad Pro之后,MiniLED的普及速度也会随之加快,却屡屡传出由于MiniLED良率问题,使得新款MiniLED iPad Pro必须延期出货(原订货期为5月底)。对此,业内人士认为,MiniLED良率不佳的主因是在后端打件设备上,若是能进一步提升打件良率,便可望消除MiniLED目前遭逢的生产瓶颈。

苹果MiniLED iPad 亮相,带来更佳视觉体验

苹果在发布会上表示,12.9英寸iPad Pro配备使用MiniLED技术的Liquid Retina XDR显示器,实现超光鲜、最出色的视觉效果。据悉,Liquid Retina XDR显示器以1,000,000:1对比度带来生动逼真的细节,适合观看与编辑HDR照片和影片,或尽情享受喜爱的电影及节目;并且具有惊艳的1000尼特全屏幕亮度与1600尼特峰值亮度,以及P3广色域、原彩显示与ProMotion自动适应更新频率等先进的显示技术。

苹果进一步说明,10,000多个MiniLED分置于超过2,500个局部调光分区,而每个分区都能根据屏幕内容精确调整亮度,以达到惊人的1,000,000:1对比度;即使在观看细节丰富又有强光亮部的HDR内容,如灿烂银河和动作片的爆破场面,也都比以往更显生动逼真。

图片来源:苹果

MiniLED良率问题难解,新款iPad Pro出货计划被拖慢

在苹果正式发布搭载MiniLED的新一代iPad Pro之后,市场认为有助于带动MiniLED产品发展。不过,却传出因MiniLED生产良率问题,12.9英寸的iPad Pro交货日期将延长至7月。

彭博社日前报导,苹果新发布的iPad Pro大约会在一周内正式发售,然而,购买12.9英寸iPad Pro的消费者可能要等到7月才能拿到产品。报导指出,12.9 英寸iPad Pro交货日期一延再延的原因在于MiniLED生产遭逢重重挑战。彭博4月报导就指出苹果在发布新一代iPad Pro前,就已经面临MiniLED生产良率不佳,使得供应受限制。即使如此,据消息人士透露,苹果的供应商现在仍努力试图大量生产这种技术复杂的屏幕。

对此,有业内人士透露,MiniLED iPad Pro之所以会延迟出货至7月,最主要原因是其固晶打件的良率低;以往大家可能会认为MiniLED使用量大,一定要快,唯快不破,但就忽略了精准、良率,导致生产出现瓶颈。

而根据 LEDinside 的独家消息指出,目前苹果iPad Pro MiniLED背光的打件实际良率约为 95%。以每块背光有10,384 颗MiniLED来看,即每块背光有519颗的MiniLED需进行返修(Rework)。目前自动返修的速度平均约30秒,包括去晶、补胶、重焊,每块背光需要约4小时来返修,若要做到生产线平衡,1台固晶打件机台便需要74台自动返修机台来搭配,成本很高。据了解,良率偏低的主因相信是打件设备没有即时对位、修正的功能,以高频率的顶针盲打下去,容易造成偏移、接触不良、短路等。

MiniLED突破生产瓶颈,打件良率要更上层楼

简而言之,MiniLED是新的显示技术,而新型显示封装与旧有封装的需求不同,也使得高良率才能成为顺利大量生产的致胜关键。那么,现今是否有更高良率(高于95%)的打件设备呢?

业内消息指出,ASM太平洋配有新型焊头的固晶打件设备早已在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韩国、日本等地的一线背光模组厂装机,并已达至量产程度,为MiniLED背光出货,其良率已高达99.97%,以苹果iPad Pro计算,即平均每块背光板只有3个返修点,所需要的返修时间只有短短的1.5分钟。以相同的打件时产能计算,ASM太平洋的新型焊头打件设备,只需搭配0.4部自动返修机台,便能达至生产线平衡,有效解决如今无论MiniLED背光或是RGB直显显示屏幕所碰到的生产瓶颈。

另外,MiniLED要实现量产,除了打件制程面对生产瓶颈外,上游晶片切割也是关键技术之一。由于MiniLED晶片尺寸微缩,意味着同样尺寸晶圆切割出来的晶片数量也会跟着增加,使得切割次数也会跟着提高;然而,由于晶片尺英寸缩小,所以对于制程中的切割环节也需要更精准的制程技术,以提高良率、降低成本。据产业消息透露,ASM太平洋的半表面切割技术可做到薄晶圆切割,例如MiniLED、Micro LED等,每小时能切割出上千万颗晶片,全力协助MiniLED放量,其高良率优势可有效提升后端打件生产效率及点亮率。

总之,要让MiniLED突破生产瓶颈,实现大量生产,需要更高良率,且更能掌控成本的设备;而通过设备厂商的技术支持,不仅得以实现更高效率的转移、检测以及打件等制程,同时还可减少后续修复时间,如此一来才能加速达到市场化的目标。(来源:LEDinside)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