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 VS. Mini/Micro LED,新型显示技术谁占鳌头?
2022-06-2010:25:35[编辑: Lynn1212]

当下,关于未来显示技术之争尚未有定论,市场疑虑尚存;而即使是同一项技术,其实现的路径也各有拥趸。

市场逆水行舟,技术与技术的“华山论剑”、企业与企业的“决战京城”从来没有停止过,而新型显示产业也在竞争中逐渐成长。为深入探讨新型显示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2022集邦咨询新型显示产业研讨会特举办沙发论坛环节,聚焦新型显示技术与未来,为与会嘉宾带来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

本次沙发论坛由邑文科技副总经理叶国光主持,中麒光电总经理孙明、赛富乐斯总经理陈辰、新益昌Mini LED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凤、洲明科技集团总工程师王海波、康佳集团高级研发经理杨梅慧担任对话嘉宾。

OLED VS. Mini/Micro LED,新型显示技术谁占鳌头?

左起:叶国光、孙明、陈辰、张凤、王海波、杨梅慧

OLED VS. Mini/Micro LED,狭路相逢谁是勇者?

当下,新一代显示技术竞相发展。其中,OLED以其轻薄、可视角度大、响应时间短、能耗低等优势,迅速占领手机等小尺寸市场,并在高端电视领域持续开疆拓土;但Mini/Micro LED也不遑多让,其长寿命的优势为OLED难以企及。

然而,近来市场上传来的消息似乎对Mini/Micro LED十分不利。会议中,邑文科技叶国光指出,苹果公司正在考虑将OLED显示屏用于下一代高端机型;同时,近期推出的OLED电视在价格有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小米电视6 OLED 55英寸已降至4799元。那么,未来,OLED与Mini/Micro LED之间的竞争格局将如何发展?

对此,中麒光电孙明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OLED产业化时间较早。他表示,OLED产品大约在2012年进入市场,比Mini LED产品早了5年时间,其产业化程度比Mini LED高是正常现象,短期内,OLED在价格和良率上具有较大优势,且目前正在一定范围内替代LCD技术原有的应用市场。

谈及OLED电视的价格,孙明分析道,小米电视6 OLED 55英寸定价4799元,这个价格区间是目前4K电视中销量最高的价格区间。他认为,这是小米的销售策略,是小米让利以求提升市占率的手段,而这一策略将在未来成为一大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Mini LED和Micro LED暂时无法在这个价格区间与OLED技术竞争。孙明表示,在技术上,Mini/Micro LED可以轻易实现尺寸范围更大的4K电视,但成本太高,难以向市场进行推广。

赛富乐斯陈辰从市场的角度分析认为,与Mini/Micro LED相比,OLED当属过渡技术。对于终端品牌企业而言,当下,显示技术的突破变得越来越难,企业打造差异化的难度也增加了。因此,他认为,终端品牌企业在此时力推OLED电视,以及在Mini/Micro LED技术及成本更成熟时推广Mini/Micro LED电视,二者之间并不冲突,都是为了打造品牌的差异化优势。

新益昌张凤认为,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OLED电视的价格下探到4799元是一个好消息,而对于Mini/Micro LED产业链而言,事实上Mini LED电视的价格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OLED电视的降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Mini/Micro LED更快速的发展。

洲明王海波认为,产品及技术的应用需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市场接受度——价格问题其实就是市场接受度的问题;二是技术成熟度,无论是新型显示技术(OLED、Mini/Micro LED)与LCD相比,还是OLED与Mini/Micro LED相比,市场衡量的重心,始终是这项技术是否在某一参数或技术能力上具有更好的表现。如果是,则存在替代的可能;如果不是,则新技术也有可能会被原有的技术打败。

而对于康佳杨梅慧而言,OLED与LCD、Mini/Micro LED的“主战场”不同,不同显示技术之间是共存关系。

她表示,OLED电视在55英寸、65英寸上具有技术成熟、成本较低的优势,但OLED面板难以达到75英寸以上的尺寸,而这正是Mini LED背光电视发挥优势的市场;此外,OLED电视较难实现8K画质,而Mini LED背光电视以及Micro LED大屏恰好可以弥补这一市场缺口。

基于此,未来在高端电视市场领域,将针对不同尺寸主推不同产品。例如55英寸、65英寸主推OLED,75英寸、86英寸、98英寸主推Mini LED产品,100英寸及以上则主推Micro LED大屏产品。

对于价格,杨梅慧表示,常规电视产品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Mini LED背光产品也一样,不同级别所使用的芯片、造型、驱动是不一样的,原材料本身就有价格差距,最终得到的性能和体验也不同,因此产业链企业无需将眼光过多集中在价格上,产品价格和性能的平衡取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而除了大尺寸外,在中小尺寸领域,杨梅慧认为主要以OLED为主,因为Mini LED背光目前在这一市场不具备成本优势。

赛富乐斯陈辰则认为,Micro LED将首先在AR/VR上得到推广和应用。他指出,短期内,VR领域主要由LCD和Micro OLED两种技术分庭抗礼,长期而言,随着Micro LED技术的进一步成熟,Micro LED有望在3-5年内实现在VR领域的大范围应用。

他指出,Micro LED在AR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亮度和效率上,据悉,光波导是AR设备主流的光学显示技术方案,但目前该方案光效低,大约有90%的损失,而Micro LED高亮度的特性正好可以弥补光波导光效低的缺点。同时,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Micro LED未来有望在VR市场与Micro OLED技术形成竞争。

技术方面,陈辰表示,Micro LED两大实现路径RGB Micro LED、量子点色转换各有优势,其中色转换技术在材料效率(特别是红光效率)、全彩化难度方面具有优势,但仍需要业界持续解决材料可靠性问题,提升材料性能。

可以看到,企业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便不同。对于Mini/Micro LED产业链企业而言,Mini/Micro LED技术与OLED技术之间的竞争关乎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对于终端品牌企业而言,显示技术各有千秋,未来将在不同应用领域和谐共存、共同发展,而这种竞争与共存的关系也带来了新型显示的繁荣。

COB/POB/COG,封装路线谁领风骚?

技术实力是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当下,Mini LED背光的封装技术方案主要有三种:POB、COB和COG,未来哪种方案会成为主流?

中麒光电孙明认为,封装技术的不同,主要在于对基板材料以及分立器件的选择。无论哪种技术路线,只要良率、成本成熟到足以在市场上立足、能够得到市场认可,就是一项好技术。

同时,基于对集成封装以及由集成封装带来的显示技术的革新,孙明认为COB技术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他指出,COB技术是面光源显示技术,具有对比度高的优势,未来将在Mini LED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在芯片方面,孙明介绍道,此前,倒装芯片在材料方面十分不成熟,产业链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将其培育成熟。目前,倒装芯片因为工艺简单、可靠性良好,已被COB广泛采用。但目前,COB用倒装芯片仍存在红光上良率较低、成本较高的缺点,而这也是COB当下最大的痛点。

对于玻璃基COG在Mini LED上的应用,孙明表示,玻璃基COG有PM被动式驱动、AM主动式驱动两种驱动技术,两种驱动技术在量产上均有难题待解,如:PM被动式驱动在打孔后应该如何把握硬度;AM主动式驱动加厚铜线路板的技术问题。此外,玻璃基COG的成本是其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玻璃基COG需要营造更开放的产业链生态环境,让成本实现更大幅度的下降,才能达到大规模产业化的程度。

孙明还指出,玻璃基适用于P0.5到P0.3的产品,对于无限拼接的大尺寸产品而言,玻璃基COG在供应链培育和市场接受度方面仍存较大考验。同时,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竞争也值得留意,比如PI(聚酰亚胺)在与玻璃基的对比中表现出更优异的性能,这也成为玻璃基COG发展的“隐忧”。

赛富乐斯陈辰同样看好COB技术。当下,Mini LED背光正处于发展阶段,不同企业选择了不同的路线,但陈辰认为,未来技术路线会统一。“Micro LED是最终的显示技术,而COB是理想的封装路线。”

洲明王海波表示,技术没有优劣,只是适用场景不同。COB有其天然优势,POB、COG也有其特定应用场景,但没有一项技术是万能的,比如COB技术最早在照明、集成封装领域已经得到应用,目前工艺水平非常成熟,但COB在引入玻璃基板后带来了炫光问题,且增加了良率、制程的困难程度。

他进一步指出,企业无需执着于路线之争,而更应该思考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实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引入新材料、研发新工艺等,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打通产业链。

康佳杨梅慧指出,COB是未来必然趋势,但当显示技术发展到Micro LED阶段,由于涉及到巨量转移技术,其路线和工艺的复杂程度进一步提升,COB技术仍需进一步发展。

她也指出,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而言,康佳在Mini LED直显上选择的是COB路线,Mini LED背光则是COB和POB并行发展,未来随着COB技术进一步提升良率,Mini LED背光未来有望选择COB作为主要技术路线。

通过嘉宾们的对话可以看到,尽管COB广受推崇,但POB、COG同样拥有适合自身发展的土壤。当然,路线之争最终仍然落实到技术之争上,无论是哪种路线,提升性能和良率、降低成本都是永不过时的发展之道。

Mini LED背光时代,供应链格局如何变?

2021年三星、苹果等一线品牌厂商的拉抬,有望提高更多品牌在2022年的新型显示器规划上导入Mini LED背光的意愿。目前,电视品牌厂商Sony、Sharp、Hisense等纷纷在今年加入,以及微星、Lenovo、技嘉等品牌在MNT与NB上布局等。受此拉动,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光电研究处LEDinside预估,2022年Mini LED背光显示器整体出货量将达到1760万台,年成长率约83%。

新技术的出现及发展将带动产业的洗牌。大规模应用前夕是企业重塑行业话语权的重要时刻,未来,Mini LED背光产业链将如何发展?

中麒光电孙明分析,目前,苹果和三星在Mini LED背光显示器的出货量占整体Mini LED背光显示器的出货量已达50%以上,因此两家企业的产品规划将扮演指标风向球的角色。

他介绍道,三星主要由自己生产,而苹果则依赖代工厂。其中,苹果为了防止供应链出现问题,会同时与多个代工厂合作,目前,苹果的代工厂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越南,但孙明也直言,苹果未来是否会继续采用Mini LED背光,以及苹果的Mini LED背光技术路线能否顺利实施,都是产业链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孙明还重点提到成本问题。Mini LED背光产品的出货量正在稳步提升,但整体出货量并不高,产值与直显相差较大,因此对于LED产业链企业而言,Mini LED背光的吸引力不强。同时,Mini LED背光的产业链较长,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在利润的分配上十分不均衡,Mini LED背光产业若要实现长久、良性的发展,必定需要解决成本和利润的问题。

新益昌目前已进入三星供应链。据新益昌张凤介绍,三星和苹果采用了不同的巨量转移方式,因此双方在选择供应商时有所区别。她还指出,不管企业采取的是哪种技术,对于设备提供商而言,核心问题仍是良率问题。良率是终端产品成本的一大决定因素,终端品牌厂对产品的定位也影响着其对供应商的选择。

洲明王海波认为,市场对Mini LED背光的需求将重塑供应链。

据悉,传统的LED背光供应链普遍为:LED背光芯片厂商制造LED芯片,出售给LED封装厂→LED封装厂制成LED背光灯珠或灯条,供给背光模组厂→背光模组厂将LED灯珠或灯条与其他结构件和膜材料组装成LED背光模组,供给下游的面板厂→面板厂再将LED背光模组与液晶面板open cell组成液晶模组,供货给下游的品牌终端。

随着Mini LED背光的出现,供应链在配合和供应流程上出现了一些变化,“比如芯片企业会进入封装,封装企业也会从事芯片业务,产业链将得以重构。”

康佳杨梅慧则指出中国大陆企业需要加强的环节。她表示,当前,中国大陆LED芯片企业在产能及技术上都较为成熟,康佳目前与三安、华灿、乾照等芯片企业均有合作。而在驱动芯片方面,主动式驱动企业以中国台湾企业为主,中国大陆企业仍有较大进步空间;但中国大陆企业在被动式驱动上已略有成就。

当下,从LED芯片到品牌端,不同环节的厂商均在Mini LED背光上积极发力。可以看到,从长远角度而言,未来,有实力的企业将借由技术附加值,持续提升利润空间和供应链话语权。

需求“触礁”,LED企业路在何方?

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反复,政府缩减非必要开支,转而主要支出到防疫、医疗、社保、公共安全等领域。同时,疫情波及之地的户外活动减少,商业化的大屏显示需求下降,国内显示屏市场在短期内的表现不如预期。

面对这一现状,邑文科技叶国光提出了全LED行业当下关心的焦点问题:2022年下半年,中国LED市场景气度如何?与上半年相比,市场是否有望转好?

中麒光电孙明认为,2022年全年,LED显示行业的市场规模不会衰退。他解释称,长远来看,2022年下半年,市场需求将出现快速低位反弹,其中COB市场将成为一大增量替代市场,带动整体LED显示市场的快速恢复。

赛富乐斯陈辰同样看好LED显示市场在未来的走向。他解释,一方面是市场需求,2022年上半年市场表现不如意并非是需求下降,而是需求被压缩,随着经济秩序的逐步恢复,2022年下半年,市场对LED显示的需求将迎来释放;另一方面,LED显示产业属于泛半导体技术分离元件领域,这是个长期向好的技术方向,未来前景广阔。

洲明王海波也表示,今年上半年,海外市场的活跃弥补了国内市场的低迷。他同时指出,终端需求并不会消失,社会活动终会回归正常轨道,从长远来看,国内市场当下面临的困难都是暂时的。

据悉,基于对LED行业的未来以及客户需求的思考和探索,洲明科技于2021年11月首发“光显”概念。对于这一概念,沙发论坛上,王海波解释,随着技术的发展,照明与显示日趋融合,对于客户而言,在一个应用场景中,技术应用、产品形态、联动控制等是一体的,客户需要的是集设计、硬件、软件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5G传输、物联互通、智能控制、远程集群等技术都是光显应用场景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光显应用场景中,洲明科技担当需求洞察者和技术整合者的角色。

王海波认为,一项技术可能只与少数企业相关,但一个完整的应用场景一定关乎许多企业,甚至关乎一整个生态。

除了洲明科技提出光显融合发展的新思路外,康佳杨梅慧也表达了对市场发展的看法。她指出,LED显示行业虽在短期内受到国际环境及疫情的影响,但市场规模仍在缓慢增长。“去年开始,虚拟拍摄成为新兴热门应用场景,冬奥会广泛采用LED显示屏也对LED行业有着广泛的促进作用,我认为我们可以在新的应用领域持续开发,继续扩大市场空间。”

Mini/Micro LED:成功尚在彼岸

正如沙发论坛上各位嘉宾所言,Mini LED背光技术正面临着OLED技术的强势竞争,目前仅在电视领域有着明显的突破;Micro LED仍然存在较大技术难题,且成本高企,在智能穿戴领域同样面临着Micro OLED技术的挑战。

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Mini/Micro LED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方面,尽管传统显示应用领域,如电视、手表、计算机、显示器等增长相对缓慢,但屏幕在各应用场景的主流规格尺寸正在不断增长,大屏幕趋势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Mini/Micro LED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显示效果、显示能效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开拓新兴应用场景的信心十分充足。

当下,Mini/Micro LED距离成功的彼岸仍有几步之遥,但市场爆发前夜,不正是企业蓄力的好时机吗?(文:LEDinside Lynn)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