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家企业赛跑,国产车用LED市场驶入快车道
2025-09-2813:50:18[编辑: MiaHuang]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2.7%和12.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62.5万辆和962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7.3%和36.7%,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45.5%。

伴随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一场围绕着LED车用照明和显示技术的革新全面展开,各大车企积极推动LED技术在智能座舱、外观设计与照明系统中的应用,从而带动LED产业链各环节企业加速布局,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上半年国产LED车灯企业收获满满

在与整车制造直接配套的业务领域,今年上半年多家国产LED车灯企业取得了显著进展。

车灯

上半年,星宇股份共承接了52个车型的新品研发项目,实现了37个车型的项目批产。公司致力于成为感知、照明、显示、投影和控制一体化的系统集成供应商,重点布局基于DLP、Micro LED智能前照灯、Mini LED、OLED像素化交互灯的研发与应用等。

鸿利智汇积极拓展客户,成功引入比亚迪乘用车、零跑、北汽新能源、奇瑞股份等主机厂客户,并在乘用车领域新增21个定点项目。在核心客户的合作中,出货情况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像长安、东风等重要客户的出货额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提升。

安瑞光电作为三安光电的全资子公司,其上半年累计完成12个新项目的定点,实现对奇瑞、长安、智界、问界等品牌车型的批量供货,并且扩大了在通用、日产、理想、长安汽车等客户处的供货份额。得益于此,公司车灯业务营收规模实现稳步增长。

得邦照明加快推进项目量产交付工作,并积极拓展新客户和新业务。上半年公司新增项目定点近7亿元,目前开拓客户包括松下、华域视觉、万向、马瑞利、海拉、延锋彼欧、法雷奥、零跑、奇瑞等知名零部件企业和车企。

部分企业推进高端化与全球化布局,例如安瑞光电和佛山照明。

安瑞光电协同英国子公司WIPAC及安瑞德国获得了宾利、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等客户的新项目定点,取得了欧洲和中东造车新势力的项目定点,并开拓欧洲和中东市场。

佛山照明燎旺车灯业务也实现突破,获得6个中高端车型新项目,实现豪华车企品牌“零突破”,营收同比增长9.52%。车灯事业部新拓展6个模组项目,并延伸车灯控制器业务。

国产LED产业链企业表现同样亮眼

不仅终端LED车灯企业表现突出,今年上半年,产业链上封装、芯片等环节的企业也在车用LED市场取得了积极进展。

车用LED

封装

在封装环节,国星光电多款车用LED通过AEC-Q102车规认证,应用于车外交互、智能座舱、车外照明等场景。其中,基于车外交互技术开发的高对比度、高饱满度显示模组产品,已搭载到国内多家主机厂的新能源车型,车用Mini LED背光产品也为多个客户提供定制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国星光电发布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计划拟定增募资不超过9.81亿元,投向车载器件等6大项目。国星光电拟通过在公司本部建设生产车间,新增产品生产线,增加智能车载器件及应用相关产品的产量。

晶科电子在上半年持续加码车载应用,开发了面向自动驾驶(ADS)的指示LED器件、用于前后灯交互的特殊光色LED器件、新一代大功率远近光LED、前灯驱动控制器(LDM)等一系列产品。新型显示业务也在车载显示应用等带动下,实现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30%。

瑞丰光电则在车载背光方面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6%,公司积极拓展新客户并取得进展。蔚蓝锂芯的CSP灯珠也开始在车载Mini LED背光领域批量出货。

穗晶光电和福日电子同样在车载业务上突破。前者上半年车用LED实现收入6,059万元,同比增长241.15%,在整体销售中占比持续提升;后者则聚焦中大功率及车载光源产品,已形成系统化的产品系列,进一步丰富市场供应。

芯片

芯片方面,三安光电的Micro LED芯片与国内外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拓展至车载显示等应用。乾照光电的车载业务则在HUD显示持续放量,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4%。

背光/模组

在背光显示和模组领域,翰博高新、南极光、隆利科技、联创光电、奕东电子、伟时电子及宝明科技LED企业车载显示业务正在快速增长,企业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技术升级(如Mini LED、HUD背光)、拓展整车厂及Tier1客户,实现高毛利和稳定增长。

上半年,翰博高新重点开发拓展车载背光显示模组市场,公司车载背光显示模组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公司开拓了奇瑞、东风岚图、开沃、吉利等数家汽车整机厂TLCM项目之后,又成功导入佛吉亚、宏景多家Tier1,多个车载新项目顺利开案。

隆利科技车载显示业务和LIPO技术产品迅速增长,成为两大核心业务。公司的Mini LED技术也在车载等业务领域加速渗透,推动车载业务的量产。

奕东电子LED背光模组业务保持稳定,成功导入多家车载显示模组新客户/新项目,覆盖知名新能源汽车主机厂;未来将重点布局车载背光市场,拓展Tier1客户,开发Mini LED产品。

伟时电子上半年营业收入为9.77亿元,同比增长9.81%;归母净利润为1948.08万元,同比增长0.87%。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车载背光显示模组。公司正强化蓝光Mini LED背光的开发,2024年已有部分机种实现量产并开展开发项目,逐渐获得汽车OEM厂商认可。

宝明科技随着国内比亚迪、小米、蔚来、吉利等新能源汽车销量进一步提升,车载显示业务持续增长,超高亮度HUD背光源也呈现较快增长。

联创光电根据市场需求优化背光源产品结构,重点布局车载领域,主导项目逐步量产,整体销量显著提升。南极光则从低毛利手机产品转型至高毛利车规显示,优化产品结构。

国产LED车用产业链加速崛起

上半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LED技术在智能座舱、人车交互、个性化照明等方面的优势被充分放大,国产LED车用照明和显示产业链企业迎来了收获期,无论是LED车灯终端企业还是封装、芯片、背光/模组等环节,都展现出发展势头。

在车灯领域,上半年,星宇股份、鸿利智汇、安瑞光电、佛山照明、得邦照明等纷纷加快研发与项目导入,拓展比亚迪、奇瑞、长安等主机厂客户,出货量稳步提升。部分车灯企业如星宇股份,已开始已从单纯供应照明部件,逐渐迈向“感知+显示+交互”的系统集成方向。

同时,企业正向更高端的技术和市场进军,布局DLP、Micro LED、Mini LED等新型智能大灯方案。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2025年主要采用Micro LED头灯方案的车厂包含Volkswagen、Porsche、上汽大众 (SAIC Volkswagen)、蔚来 (NIO)、Opel、Audi等。这些整车厂将Micro LED车灯技术引入其量产车型,带动了该技术的市场需求。

目前,星宇股份、安瑞光电等车灯制造商已展开Micro LED车灯相关布局,此外,鸿利智汇、国星光电等也在积极跟进。在今年上海车灯展上,鸿利智汇旗下谊善车灯展示了2万像素、500流明输出的Micro LED投影车灯,国星光电则展出了Micro LED像素化灯具产品。

另外,车灯企业如安瑞光电、佛山照明成功将业务拓展至欧洲、中东市场,并获得了宾利、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等豪华品牌的新项目定点,实现了在中高端车企供应链的突破。这一转型不仅提升了企业盈利能力,也体现了国产技术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车用显示领域,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随着高动态对比、区域调光、广色域、曲面设计等趋势,2024年已采用Mini LED车用显示的车厂包含蔚来、通用、理想、比亚迪 、福特、吉利、Stellantis等。小米、宝马、奔驰、现代起亚汽车、北京汽车、长城汽车、Sony预计将于2025-2029年推出Mini LED显示。同时,全景抬头显示器与全息抬头显示器也导入Mini LED技术,不仅提升对比度,也能持续带动车用显示市场成长动能。

在产业链端,国星光电、晶科电子、瑞丰光电、蔚蓝锂芯等封装企业均积极布局车用Mini LED。此外,翰博高新、隆利科技、奕东电子、伟时电子等模组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整车厂拓展,实现了Mini LED背光产品的量产和利润增长。

小结

在当下较为低迷的经济环境中,车用领域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正逐渐成为国内LED行业的重要支撑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车用LED厂商在手订单表现,车市生产将有望于2H25再次复苏,加上2026年车款持续计划导入先进技术,预期2025年车用LED与车灯市场产值将分别成长至34.51亿美金与357.29亿美金。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大并逐步拓展海外,以及车用照明和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国产企业在车用领域的机会日益增多,通过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企业有望赢得汽车市场认可,并实现从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的拓展。(文:LEDinside Mia)

研讨会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