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家显示产业相关的厂商启动上市申请。其中,东莞市元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立光电)拟申请在北交所上市,已于 2025年8月1日签署辅导协议,辅导机构为东莞证券。8月7日,中导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导光电)在广东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国泰海通。
TCL华星参投,中导光电启动A股上市进程
中导光电成立于2006年,由海归资深专家创立,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平板显示与半导体晶圆自动光学检测(AOI)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值得注意的是,面板大厂TCL华星持有其2.577%的股份。
据悉,AOI设备在显示面板制造过程中,主要用于检测玻璃基板上的短路,断路以及微小缺陷,直接关系到面板的良率和成本,从阵列(Array)、成盒(Cell)到模组(Module)的各个环节皆不可或缺。
而中导光电是国内少数在平板显示AOI领域实现规模化和市场化的设备企业之一,产品线涵盖了TFT-LCD和OLED等主流显示技术的检测设备,检测灵敏度达到亚微米级。除了TCL华星之外,中导光电的客户群也涵盖了京东方、惠科、天马等国内主要面板厂。今年6月,中导光电便中标了绵阳惠科光电阵列低精度自动光学检查机项目。
目前,中导光电已在平板显示AOI领域占据主要份额,并正在此基础上,加快脚步布局半导体晶圆检测领域。若顺利上市后,中导光电有望集中更多资金和资源,加速扩大规模,助力提升高端装备国产化率。
深耕中大尺寸导光板,元立光电冲刺北交所上市
元立光电成立于2010年,也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是国内中大尺寸导光板行业中生产规模领先的企业之一。
自成立以来,元立光电专注于导光板等光学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是用于平板、车载显示及笔电的导光板产品,已在全球平板、笔电及车载显示导光板领域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另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的产品还包括Mini LED光学产品。
元立光电的客户包括京东方、国显科技、博讯科技、联创光电、伟志光电、瀚达美等厂商,终端用户涵盖三星、惠普、戴尔、谷歌、华为、荣耀、联想、小米、OPPO、vivo等品牌,以及丰田、宝马、比亚迪、理想、问界、大众等车企。
2024年,元立光电实现营收2.877亿元,同比增长22.94%;实现净利润3116万元,同比增长25.66%。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8月31日,元立光电已拥有实用新型专利55项,发明专利13项,并参与2项国家标准的制定。从今年数次公开、授权发明专利来看,该公司仍在加快新技术的研发与布局。
此外,元立光电今年6月宣布投资设立宁波新扬昕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市元立光电有限公司2家全资子,投资金额分别为2,000万元、1,000万元,主要目的是优化公司业务布局。现阶段,该公司同步推进上市进程,其技术研发能力及业务范围均有望逐步扩大。
面板厂扩产积极,上游领域国产化进程提速
2025年上半年以来,LED及显示面板产业链迎来了一股上市热潮,其中,上游设备与材料领域,中导光电和元立光电并非孤例,譬如,PCB专用设备相关厂商大族数控申请港交所上市,PCB材料相关厂商超颖电子IPO申请已提交注册,将登陆上交所主板。
与此同时,多家企业在融资方面取得进展。譬如,显示面板高纯度湿电子化学品相关企业润晶科技完成3.5亿元战略融资,显示设备厂商欣奕华智完成超3亿元B+轮投资等。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游企业对中下游市场需求态势的看好。从中游端来看,面板厂的确扩产积极。据集邦Display不完全统计,上半年面板厂不同进度的项目涉及金额总和达2244.3亿元,覆盖LCD、OLED、MLED、电子纸等显示技术的研发与生产。由此可预见,随着相关项目的建设及产能的逐步释放,上游设备、材料领域将迎来需求的增长。
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资本市场的加持也将助力厂商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更多技术瓶颈问题,而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上游设备与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与以往国际设备厂商占主导地位不同的是,在检测、清洗、蚀刻、蒸镀等关键制程设备上,本土厂商正逐步从中低端向高端市场渗透,如中导光电。
至于材料领域,从液晶核心材料、OLED发光材料,到光刻胶,再到元立光电所处的导光板等,核心材料的国产化率虽然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元立光电在该领域取得的成绩也证明了国产材料技术水平已有了明显的进步。
如今,包括中导光电、元立光电在内的上游厂商积极拓展资本市场,也意味着国产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强大。未来,在更多企业的协同推动下,国内高端装备与关键材料的国产化进程将提速。(文:集邦Display Janice)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