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研发高精度飞秒激光MicroLED修复技术
2025-11-2612:08:58[编辑: Akwan]
近日,韩国研究团队展示一种可望大幅提升Micro LED维修精度的新技术——飞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Femtosecond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fs-LIBS)),并在《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相关成果。
 
韩国Micro LED
 
图片来源:《Scientific Reports》
 
据悉,随着4K、8K等超高分辨率显示的普及,单一面板上可能包含超过两千万个RGB子像素,因此任何微小瑕疵都会影响显示品质。如何在不损伤周围电路的前提下,精准移除瑕疵芯片,成为产业量产的一大瓶颈。
 
研究团队表示,传统激光维修技术无法实时判断“切到多深”,容易在修复坏点时误伤旁边的微电极或薄膜电晶体管。新研究利用fs-LIBS技术,让激光在加工的同时也能“看见”材料成分变化,等于自带深度侦测功能,提升维修安全性。
 
团队使用厚度只有2.7微米的Micro LED样品,内部包含金(Au)、铝(Al)、镓砷(GaAs)等多层结构。实验以飞秒激光进行微小烧蚀,并同步测量等离子体光谱,从光谱讯号判断材料层次。结果显示,只需几个激光脉冲就能清楚侦测到金和镓元素的光谱线,而两者讯号的增减正好对应电极层与 LED 功能层的界面位置。
 
在最佳的激光能量下,团队能够每次只移除极薄深度,并在第3到第4个脉冲之间明确看到金元素信号下降、镓元素信号上升,代表激光已跨过界面。由于这些层厚度非常小(例如p型电极只有约0.14微米),还能辨识出界面,显示出fs-LIBS技术的高解析能力。
 
为了确认结果,研究团队还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EDS做成分分析,发现光谱判断与实际材料分布完全一致,再次证明 fs-LIBS 技术的可靠性。虽然金属在高能量下可能出现轻微堆积,但不影响界面的判断。
 
研究团队认为,总的来看,fs-LIBS技术能在激光维修的瞬间提供实时、精确的材料讯号,帮助工程师避免误切、减少损害,特别适合未来超高分辨率的Micro LED量产需求,未来,该技术有望成为提升Micro LED良率与降低维修成本的重要工具。(LEDinside整理)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