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 XTs正式发布,三折叠屏幕时代已来?
2025-09-0510:43:55[编辑: MiaHuang]

9月4日,时隔近一年,华为推出了旗下第二款三折叠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

华为

图片来源:华为视频截图

据悉,华为Mate XTs非凡大师搭载麒麟9020芯片,配合HarmonyOS 5鸿蒙系统,据称可实现整机性能提升36%。
 
屏幕方面,华为Mate XTs非凡大师采用一块10.2英寸2232×3184 OLED三折屏(单屏态6.4英寸 2232×1008,双屏态7.9英寸 2232×2048),支持1-90Hz LTPO自适应刷新率、1-1800nits自适应亮度调节、1440Hz高频PWM调光、240Hz触控采样率,支持10.7亿色,P3广色域。采用COE像素超透光技术,功耗降低13%;支持自适应分区显示技术,功耗降低19%。
 
新机除了保留玄黑、瑞红配色之外,还新增了皓白和槿紫两种配色,提供16GB+256GB、16GB+512GB和16GB+1TB三种选择,价格分别为17999、19999和21999。与此前发布的华为Mate XT相比,新机同等配置下,价格均下降2000元。

三折叠的难点

从2019年首款折叠手机面世,到2024年首款三折叠手机发布,时隔近五年。在这期间,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都陆续推出了折叠产品,但推出三折叠产品的企业目前仅华为一家,侧面凸显三折叠的难度。
 
虽然折叠与三折叠仅一字之差,但其背后所需的技术积累却存在较大差距,后者主要面临铰链、屏幕、机身厚度与重量等方面的挑战。
 
在折叠屏中,铰链是最关键零部件。相比于单折叠,三折叠需要多一套铰链,这也意味着结构的复杂性大幅增加。如何确保2处折叠点平滑联动,避免卡顿或不对齐,对铰链的强度、精度和耐用性提出了极高要求。制造商需要应用更加精密的工艺,确保每个折点都可以平稳、精确地折叠,并应对铰链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磨损情况。
 
除了铰链,三折叠手机还需要更大的柔性屏幕。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双折叠屏手机,完全展开后的尺寸基本不超过8英寸,而传音在今年7月对外展示的三折叠概念机完全展开的尺寸也超过了8英寸,达到了9.4英寸,华为首款三折叠屏展开后的尺寸更是达到了10.2英寸。
 
屏幕尺寸加大与可折处增多,对柔性OLED屏幕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三折叠手机的屏幕需要更强的抗折叠能力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如何解决多重折叠增加的折痕问题是关键所在。
 
尽管三折叠手机展开后拥有更大屏幕,但在折叠状态下,其厚度和重量通常会显著增加。例如,华为Mate XT折叠后厚度为12.8毫米,重量达298克,而市面上主流折叠手机厚度一般在8mm - 9mm之间,重量在216g至244g。如何在增加屏幕面积的同时,有效控制设备的整体尺寸和重量,是摆在制造商面前的又一挑战。
 
此外,三折叠手机因为拥有更多的屏幕形态,如单折、双折、全屏展开,其软件界面也需适配不同形态屏幕模式,并提供流畅、一致的交互体验。

为何执着于“三折叠”?
 
既然三折叠的技术难度如此之高,为何厂商不将目光投向其他新型显示技术呢?
 
实际上,在三折叠产品还未面世的时间里,部分厂商也在寻找其他解题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卷轴屏”。OPPO在2020年11月曾对外界展示了可滑动卷轴屏手机OPPO X 2021。该产品通过内置的2个驱动电机,展开/收缩屏幕,柔性屏在弯曲之后几乎不产生折痕。三星也在2024年、2025年的展会上,对外展示了多款可滑动拉伸产品。
 
尽管卷轴屏在折痕控制上优于折叠屏,但自概念机亮相以来,仍未有品牌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在实现卷轴屏手机量产化的背后,需要克服屏幕技术、机械结构以及成本三大难题。
 
首先,卷轴屏手机的核心在于那一块可以如画卷一样收纳和展开的柔性OLED屏幕。相较于目前的折叠屏手机来说,卷轴屏对OLED面板的柔韧性和耐用性的要求更加严苛。卷轴屏在收纳和展开时需要反复伸缩,柔性OLED屏容易出现褶皱、裂纹或疲劳损伤(OPPO概念机实验室条件下测得伸缩次数超10万次,实际量产要求次数或更高)。

与此同时,卷曲屏一般无法使用玻璃盖板进行保护,现实使用中容易对屏幕造成伤害。而折叠手机得益于超薄柔性玻璃(UTG)的高硬度、高耐磨以及抗冲击性能,更能抵抗日常使用中的刮擦和碰撞,有效延长屏幕寿命
 
其次,卷轴屏手机的机械机构也更为复杂。不同于折叠屏的铰链,卷轴屏依赖电动电机控制伸缩,机械复杂程度大幅增加;屏幕在展开的状态下,还需要一个支撑结构来保证其平整和稳固,避免凹陷和晃动。而在卷曲状态下,该结构则需要一同藏于机身内部;此外,伸缩的机械结构不可避免的会有缝隙产生,屏幕上的灰尘和水等物体容易进入机身内部,有可能损毁屏幕和内部机械,密封性设计也成了卷轴屏量产的难点之一。
 
最后,卷轴屏手机还需要解决量产最为关键的成本问题。即便是顺利地解决了上述的技术性难题,但对应定制化的柔性屏、精密的内部机械结构,卷轴屏手机成本也高于传统手机和折叠手机。并且,因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导致卷轴屏手机的组装良率极低,单机成本飙升,大规模生产困难。
 
综合来看,与充满不确定性的卷轴屏相比,三折叠技术路径更为清晰,是当下在技术、成本和量产可行性上更为切实的迭代选择。

三折叠手机的G形态与Z形态之争

目前,三折叠手机的设计中,主要存在“Z形态”和“G形态”两种方案。
 
具体来看,Z形态折叠方式如同一个“之”字,通常包含一次内折和一次外折。折叠后,会有一块屏幕裸露在外,充当手机的外屏。

这种设计的优点是结构相对直接,可以轻松实现外屏功能,并且理论厚度更薄。但在折叠状态下,裸露的屏幕在日常使用中受损的风险更高,且损坏后要更换整个主屏,维修成本大。华为的Mate XT系列便采用了此方案,率先推向了市场。
 
G形态折叠设计则更为复杂,它通过两次向内折叠,将整个柔性大屏在折叠后完全收纳在机身内部,由坚固的金属或玻璃外壳进行保护。

该设计可以将较为脆弱的柔性主屏包裹起来,安全性能更高。但由于主屏被完全包裹,通常需要配备一块外接屏幕,成本、厚度以及重量会有所增加,其铰链结构也比Z形态更为复杂。三星、传音等厂商均已展示过相关的G形态概念机,预计相关产品有望在今年正式发布。

面板企业在三折叠领域的布局

三折叠手机的兴起,离不开上游面板供应链的技术突破。柔性OLED面板作为三折叠手机的关键组件,面板企业早已在该领域开展布局。
 
在BOE IPC 2024大会上,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谈及华为Mate XT时表示,京东方和华为在折叠屏领域有着“十分深入”的合作。2024年12月,京东方宣布,其结合内折合外折(Z形态)的三折屏已实现量产。

TCL华星在SID2024上,对外展示了公司自研的全球首款7.85" Tandem三折柔性折叠屏。该产品采用阶梯式外观设计,屏幕轻薄至472um,整体厚度仅17mm。产品完全展平的屏幕接近当前主流的平板显示比例,折叠时可在“G形”或“Z形”折叠方式之间自由切换。
 
深天马的Z形态三折叠屏,已被传音旗下TECNO首款三折叠产品PHANTOM ULTIMATE 2概念机采用,并在2025年3月对外展出。产品折叠状态下屏幕尺寸为6.48英寸,展开后可以呈现10英寸大屏幕(4:3),机身厚度为11毫米,折叠能力达20万次以上。与此同时,深天马还开发出了G 形态三折产品。
 
三星显示在2021年的国际信息显示学会上,向业界展示了“三折方案”的雏形,原型机采用了“S”字折叠结构(Z形态),完全展开后,这款机型拥有7.4英寸显示面积。在MWC 2023期间,三星又展出了两款款较高完成度的三折屏手机Flex S与Flex G,前者采用Z形态折叠设计,后者采用G形态折叠设计。2025年7月,三星对外宣布,将在年前推出旗下首款三折叠手机。

结语

随着新机的不断发布,三折叠屏不仅为市场注入活力,也逐步成为未来移动终端的演进方向。
 
然而,鉴于双铰链系统的复杂性、对柔性OLED屏幕的高要求,以及厚度、重量与软件适配上的挑战,三折叠手机在短期内仅为少数派的“尝鲜”之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和产业链的逐步完善,该市场将迎来更多玩家。
 
当前,以华为为代表的“Z形态”方案已经先行一步,而“G形态”方案则凭借其更高的安全性蓄势待发,两者谁能最终成为市场主流,仍需时间和消费者的检验。此外,上游面板厂商的技术进展,也将直接影响三折叠手机的成本与体验。
 
在先行者的努力下,三折叠时代已然拉开,但这片蓝海距离真正成熟和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技术的完善、成本的下降以及杀手级应用的出现,将是决定其能否从“非凡”走向“平凡”的关键所在。(文:集邦Display Morty)

自发光显示会议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