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京东方、维信诺等,多家韩国设备厂受益
2025-11-2509:29:09[编辑: MiaHuang]

11月21日,韩国媒体The Elec发布消息称,根据20家韩国显示设备企业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与去年相比,有7家公司实现扭亏为盈,亏损公司数量从去年的9家减少至2家这一转变不仅得益于企业自身的成本控制与业务拓展,更与中国面板厂商在8.6代OLED产线上的大规模投资密切相关。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实现营业利润增长的企业有:Sunic Systems、Device、DONG A ELTEK、TOPTEC、Youngwoo DSP、KC、SFA。这7家企业的营业利润增长主要源于销售额的大幅增长。

其中,增幅最大的公司为Device(638%)、Sunic System(587%),这两家企业第三度的营收从侧面反映了中国面板企业的投资情况。

Sunic System去年第三季度曾录得16亿韩元的亏损,而今年第三季度则成功实现195亿韩元的盈利,实现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公司向京东方8.6代OLED生产线(B16)首阶段提供的沉积设备合同正式生效。

京东方去年3月在四川成都启动了第8.6代OLED B16生产线的建设,投资额达630亿元人民币。该生产线以玻璃基板为原料,月产能为3.2万片。目前,一期工程(月产能1.6万片)已完工,Sunic System获得了其中2台蒸镀设备的订单,首台设备已于今年5月顺利交付。

京东方

图片来源:京东方

同样受益于京东方投资的还有清洗设备厂Device公司。据必联网消息,Device已于今年6月成功入选京东方的Mask Cleaner(掩膜清洁器)供应商名单。公司中标设备专用于OLED蒸镀工艺完成后,彻底清除有机物残留等杂质,确保显示面板的洁净度。

截至第三季度,Device实现营收391亿韩元,营业利润达133亿韩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今年营收猛增637%,而环比增长更是高达325%,营业利润则跃升504%。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前三季度累计营业利润也从去年同期的37亿韩元亏损,转为今年第三季度的147亿韩元盈利。

报道还指出,在这些韩国的显示设备制造商中,仍以韩国国内市场为主的企业业绩改善幅度相对有限。

罗氏集团从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第三季度,连续5季度实现盈利,但其第三季度的累计营业利润从2024年的146亿韩元降至今年的120亿韩元。截至第三季度末,其显示器业务的销售结构为国内销售占61%,出口销售占39%。去年8月,罗氏集团获得京东方第8.6代OLED生产线的切割划线机订单,该设备采用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束切割玻璃。

同期,韩国国内销售额占比很大的YEST的营业利润也从去年第三季度的 96 亿韩元下降到今年第三季度的 61 亿韩元。

相比之下,曾在此前在主营韩国市场,后来侧重于中国市场的显示设备公司业绩明显改善。

例如,ICD公司第三季度营业亏损从去年的31亿韩元大幅收窄至今年的3亿韩元。截至三季度,累计营业利润也从去年的亏损168亿韩元转为今年的2.6亿韩元盈利。

此外,该公司已于去年10月宣布与佳能Tokki签订平板显示(FPD)制造设备供应合同,目前该订单仍以对华供货为主,尚未反映在实际营收中。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至2024年期间,ICD的国内销售额分别为922亿韩元和877亿韩元,均高于同期的出口额——2023年出口额为586亿韩元,2024年则增至598亿韩元。然而,进入今年第三季度后,ICD总营收达1450亿韩元,其中出口收入占比高达70%(1013亿韩元),首次超过仅占30%(437亿韩元)的韩国内需市场。

同一时期,TSI公司的累计营业利润也从262亿韩元增至294亿韩元。据悉,去年6月至今年3月,该公司月分别从京东方和维信诺手中获得了8.6代OLED阵列探针及阵列测试设备、以及6代阵列检测设备订单。

对此,TSI方面表示:“京东方的订单(160亿韩元)已在第二季度确认收入,而维信诺的订单(64亿韩元)则于第三季度正式计入营收。”该公司2023至2024年OLED检测设备的销售仍以国内市场为主,但到了第三季度,整体264亿韩元的营收中,有245亿韩元来自出口业务。

对于出口比重较大的设备企业而言,其业绩改善幅度明显,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必然的趋势”。韩国信息显示学会会长指出:“由于中国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等企业正加速布局ViP、印刷OLED等新兴技术领域,设备供应商不得不相应增加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翻译自The elec)

转载请标注来源!更多LED资讯敬请关注官网(www.ledinside.cn)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LEDinside)。
分享:
相关文章